“在增強體質上花一塊錢,就有可能在醫療上省下幾塊錢。”“在公共健康體系的建設中,應更加重視康復醫療的作用。”兩會期間,人大代表們紛紛就建設高質量的健康中國建言獻策。當新冠肺炎疫情成為當前人類發展進程中最大的“黑天鵝”事件,“健康”對個人、社會乃至全世界的影響顯得格外重要。
高質量發展不只是一個經濟要求,而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的總要求。歷史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與“東亞病夫”相伴的只能是國破家亡、山河破碎;而與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相稱的,也必定是一個擁有健康人民的國度。我國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健康的人民意味著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和強大的綜合國力,是在風起云涌的世界格局中保持定力的根本所在,健康中國正是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
發展高質量的健康事業重在樹立大健康觀念。世界衛生組織將健康定義為一個人在身體、精神和社會等方面都處于良好的狀態,影響健康的因素也廣泛而多樣。維護人民健康不僅需要在傳統的疾病防治上發力,更需要兼顧影響健康的諸多領域。
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實踐已有力證明,預防是最經濟最有效的健康策略。隨著“健康中國”行動的推進實施,我國不僅構建起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也促成了健康觀念從“治已病”到“治未病”的轉變。進一步推進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既需要自上而下的國家力量,也需要引導社會成員走向全面健康——更加重視日常體育鍛煉、關注社會成員的心理健康、從政策上保障社會成員的獲得感、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進行更多科技創新……
“人民健康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基礎,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曾幾何時,釘螺滋生的水田、疫病流行的平原不僅威脅著人民的生命,也困擾著國家的發展進程。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征程中,健康的社會成員必定能夠參與社會高質量發展,共享高質量發展紅利。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