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8日,世界首個±660千伏電壓等級的直流輸電工程——銀東直流輸電工程正式投入商業運行,將寧夏的能源資源以直流輸電形式送到山東。
銀線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這一通,開創了寧夏電力大規模外送的先河,開啟了山東電力大規模接收外電的新紀元,也打通了我國“西電東送”的北通道。
6年后,另一條直流外送大通道——靈紹±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建成,將寧夏與浙江相連,拉開寧電入浙大幕。
十年來,兩大外送工程送電量年均增長率26.83%,連續五年實現百億級階梯式增長,累計外送電量超4200億千瓦時。
從此,西部能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為寧夏當地創造各類經濟效益超926億元,直接和間接增加就業崗位4.26萬個,寧夏電網也成為我國首個新能源發電出力超過地區全網用電負荷的省級電網。
從茫茫荒漠到電力綠洲,從設備進口到自主研發,從人才接收到人才輸送……寧夏直流外送的第一個十年,走得精彩,行得穩健。
寧電輸到華北華東
寧夏煤炭儲量居全國第六,同時蘊含著豐富的風能、太陽能等資源,但由于本地消納能力有限,長期以來難以變成更多的真金白銀。
2012年,國家批準寧夏建立首個新能源綜合示范區,國網寧夏電力有限公司遂將打造“風光儲輸”一體化和“源網荷儲”一體化示范工程提上日程。
資源高效利用、新興技術應用、生態環境改善……寧夏先行先試,不斷克服解決因風電、光伏大規模入網而凸顯的消納難點,助推能源利用轉型提速。
十年磨一劍,今朝試鋒芒。
銀東直流輸電工程自投入商業運行以來,送端站銀川東換流站從最初僅有的3臺750千伏斷路器和1回線路,發展到目前的48臺斷路器和8回線路,為黃河上游水電和寧夏火電大規模外送提供了有力支撐,也保證了西北與華北電網聯網重要通道的高效暢通。
該工程累計向華北地區輸送電量超2900億千瓦時,工程能量利用率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一,是商業運行效益最好的跨省區直流輸電工程。
而2020年,靈紹直流工程利用小時數達到6229小時,居全國特高壓直流工程首位;全年外送電量超498億千瓦時,居國家電網公司第一,有力拉動了自治區經濟發展。
巍峨挺拔的鐵塔,縱橫閃亮的電線。藍天遠山大漠之間,這是一道別樣風景。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