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韓國顯示器產業協會(Korea Display Industry Association)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智能手機用的AMOLED屏市場中,中國大陸廠商市場份額升至13.2%,首次突破10%。
產能還將持續攀升
“若按照出貨量來計算,中國大陸廠商在AMOLED的市場份額優勢更大。”賽迪顧問高級分析師劉暾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韓國顯示器產業協會應該是以銷售額進行統計得出的結論。
根據CINNO統計的全球AMOLED智能手機面板出貨量數據,2020年中國大陸AMOLED面板廠出貨量占比達到16.7%,較2019年增長4.7%。
近年來,隨著AMOLED面板在智能手機、折疊手機產品的滲透率快速提升,AMOLED也越來越受到我國面板廠商的重視。據不完全統計,國內已建和在建的OLED生產線超過20條,京東方、維信諾、天馬、華星光電、和輝光電、信利、柔宇等企業均已布局AMOLED(柔性/剛性)產線。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中國大陸廠商AMOLED產線先后量產,AMOLED產能攀升“勢如破竹”,從AMOLED“老大”三星出貨量占比持續降低的情況就可以看出一二。CINNO數據顯示,2016年三星顯示公司(SDC)占據了全球99%的AMOLED面板出貨量,而在2020年SDC出貨量占比下降到76.5%。
CINNO預計,隨著國內廠商新增AMOLED面板產能陸續釋放,2021年中國大陸廠商AMOLED智能手機面板份額有望攀升至30%以上。
不僅僅是在2021年,劉暾預計,未來幾年我國廠商在AMOLED的市占率都有持續攀升的潛力,“2022年底或者2023年初,我國AMOLED出貨量有望再翻一番,達到1000萬平方米”劉暾判斷。
部分短板仍需補齊
我國AMOLED面板產能雖有大幅提升,但是仍有一些短板需要補齊,比如柔性品類方面實力較弱,盈利率有待提高等。
在品類方面,我國廠商在剛性AMOLED產品實力較為突出,產線布局更多更豐富、良率也更高。而在柔性AMOLED方面產能和良率都有較大的提升空間。盡管京東方成都、華星光電武漢等產線已經實現量產,但是產能有限。
劉暾認為,隨著京東方綿陽柔性AMOLED產線產量爬坡,維信諾合肥、廣州的兩條全柔AMOLED產線在2021年實現量產,以及將在2021年底投產京東方重慶柔性AMOLED產線,我國柔性AMOLED實力有望得到提升。
“目前,我國廠商在AMOLED利潤提升方面也有一定發展空間。”劉暾指出。目前,我國部分AMOLED面板價格甚至與LTPS LCD手機面板價格相差無幾,存在“以價換量”的情況,產品競爭力還未形成。
對此,劉暾認為,前期產線投資大,規模效應還未形成,產品良率有待提升等因素是廠商盈利能力較差的原因。他建議,廠商應在AMOLED產線技術創新應用成熟、產能提升形成規模效應和和終端品牌客戶捆綁能力的提升方面繼續努力,以求進一步激活AMOLED產品利潤空間。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