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在國新辦召開的“推進中醫藥振興發展發布會 ”上,針對近年來我國中藥新藥上市數量持續走低的現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司長李昱表示,“十四五”期間,在中藥審評審批及新藥研發等方面,將配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繼續完善中藥的審評審批改革,促進中藥新藥研發和中藥產業發展。
近年來,中藥新藥上市數量出現“一藥難求”的現象。
根據國家藥監部門發布的藥品審評報告,2015~2019年,5年間,我國批準上市的中藥新藥共14個,其中2015年7個,2016年2個,2017年1個,2018年2個,2019年2個。有媒體表示,這跟過去新藥審評標準與中藥特點不符等原因有關。
此外,已上市中成藥企業面臨的業績壓力也愈發明顯。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70家中藥企業上市公司中,39家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出現下滑。
未來,如何加速中藥新藥研發,完善中藥審評審批改革?
李昱介紹,將從三個維度為中醫藥傳承和創新發展提供更廣闊的平臺和路徑。
一是堅持以臨床價值為導向,推動建立與中藥臨床定位相適應,體現其作用特點和優勢的療效評價標準,鼓勵開展以患者為中心的療效評價。
二是推動古代經典名方、中藥復方制劑研制,組織研究制定古代經典名方關鍵信息考證意見,建立與古代經典名方、中藥復方制劑特點相適應的審評模式,簡化審批手續。
三是構建“三結合”的審評證據體系。按照中藥特點、規律和臨床實踐實際,構建中醫藥理論和臨床試驗相結合的審評證據體系。
當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于文明還表示,目前,已經基本完成了“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的編制工作,啟動了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中醫特色重點醫院等一系列重大工程項目。
據了解,“十四五”期間,我國將建設30個左右的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以加強中醫藥領域的科技創新。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