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是“十四五”時期住房建設的重點任務。近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意見》,提出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今年,全國40個城市計劃籌集建設93萬套保障性租賃住房。江蘇如何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面臨哪些難題?率先試點的城市有何經驗、成效?記者進行了采訪。
江蘇五個城市重點推進
我國流動人口租房規模大。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全國流動人口達3.76億。同時,每年有規模龐大的新就業大學畢業生。在人口凈流入的大城市,兩個群體匯合在一起,帶來了巨大的租房需求。而長期以來,我國房地產市場供給側重售輕租,市場結構失衡。新市民、青年人買不起房也租不好房的問題相當突出。
南京市房地產學會副會長孟祥遠認為,租購并舉是房地產市場調控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會從以售為主轉向租購并舉的住房保障新格局。從“七普”數據看,目前江蘇人口凈流入較多,新市民、新畢業大學生群體的體量非常大。在住房租賃方面,目前存在租賃房源數量不能完全滿足需求、租賃房源的質量不高、租賃雙方權益保障等規范性方面不夠完善的矛盾。
在他看來,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對城市具有重大意義。住房租賃的問題解決好,能夠使新市民、青年人安居樂業,為城市發展做貢獻。此外,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也是解決目前老百姓租房難、買房難問題的重要補充,有利于社會的和諧穩定。
《意見》明確,保障性租賃住房主要解決符合條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的住房困難問題,以建筑面積不超過70平方米的小戶型為主,租金低于同地段同品質市場租賃住房租金。
記者了解到,今年全國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40個城市中,江蘇南京、蘇州、南通、無錫、常州五市位列其中,南京、蘇州已先行開展試點一年多。目前,無錫、南通、常州正在緊鑼密鼓地研究、謀劃。率先探路的南京、蘇州已形成一定經驗。今年上半年,南京市住房保障和房產局以租購并舉目標,逐步完善住房租賃基礎性制度,研究制定《存量房改建為租賃住房的實施細則》,修訂《南京市房屋租賃管理辦法》,有效規范住房租賃市場發展;多渠道籌集租賃房源,鼓勵企事業單位利用自有土地、園區利用存量房以及個人出租閑置住房等多種途徑籌集租賃住房。同時,研究保障性租賃住房供應分配政策,強化貨幣補貼政策支持,激發各市場主體建設運營保障性租賃住房。
蘇州文華人才公寓
去年12月,蘇州已出臺《關于促進存量建筑盤活利用提升資源要素利用效益的指導意見》,明確可將商辦用房、工業廠房、倉儲用房等存量建筑改造作為租賃住房使用。目前,蘇州關于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實施細則已初步形成初稿,擬報請市政府征求各市(區)、各部門意見。
率先試點城市取得初步成效
眼下,不少在蘇州工業園區上班的員工已入住園區文華人才公寓。“公寓共建有2739套房,房型分單人間、一室一廳、兩室一廳等,供在園區工作的新市民、青年人租住。最后一批建好的公寓下月起開始入住,預計一兩個月會住滿。”該公寓經營部經理許利民說,根據租住房型不同,公寓租金為每月1500元-3500元。符合租住保障性租賃住房的新市民、青年人,在提交學歷、工作、有無房產等信息經審核后,政府會給予每人每月500元-900元租房補貼,有效緩解新市民和青年人的住房困難。
蘇州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蘇州多措并舉推進保障性租賃住房發展。在供給上,鼓勵多主體參與。一方面,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將開發建設的長租公寓用于保障性租賃住房,眼下,萬科泊寓盤門店、龍湖冠寓木瀆店、恒泰潤家樂璟等一批項目已落地。另一方面,蘇州動員各企事業單位摸排自有閑置資產,將存量用房改造為保障性租賃住房。比如,建行蘇州分行將三香路辦公樓、吳江分行辦公樓2個自有存量商業辦公用房改造為租賃住房,可提供房源286間。此外,蘇州還推動市、區兩級企業間合作開發租賃住房項目,蘇州市住房租賃有限公司與相城區城投集團合作成功,正促成更多保障性租賃租房項目落地。
蘇州開拓多渠道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如摸排存量的集宿、長租公寓等給予政策支持,納入保障性租賃住房;支持存量閑置的非居住房屋改變用途,將符合條件的改建為保障性租賃住房;允許產業園區提高配套用房占地比例上限至15%,建筑面積占比相應提高,鼓勵產業園區多建宿舍型保障性租賃住房等等。
“切實解決新市民住房困難,我們還確定新市民住房保障方式為公共租賃住房貨幣化保障,擴大租賃補貼范圍。”蘇州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說,蘇州專門提供人才租賃住房,今年,蘇州市住建局會同市人才辦起草了《關于加強蘇州市人才租賃住房保障工作的若干意見》, 提出未來3年內提供不少于10萬套人才租賃住房,分層分類解決各類人才居住需求。目前該《意見》正在印發當中。
當下,蘇州保障性租賃住房已初步形成多主體供給的良好局面。2020年,蘇州共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168個,房源約5.3萬套(間),其中143個項目已投入運營,共可提供房源約4.6萬套(間)。
在南京,截至6月底,已籌集市場化租賃房源約3.93萬套(間)、保障性租賃住房約2.01萬套(間)。
尚有不少困難待突破
今年的南京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將健全租購并舉的住房體系,完善以保障性租賃住房為主的住房保障體系;大力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加大租賃住房用地供應。計劃新增市場化租賃房源3萬套,盤活5萬套;新增保障性租賃住房2萬套,盤活2萬套。
去年,蘇州與建行簽署了保障性租賃住房戰略合作協議。按照合作協議,建行將提供不低于200億元貸款支持,在未來三年發展10萬套保障性租賃住房。圍繞三年為期的總目標,蘇州今年繼續下達了籌建保障性租賃住房3.5萬套(間)的任務,截至目前,已完成籌建任務約2.0萬套(間)。
盡管江蘇五個城市已積極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步伐,不過當下還有不少困難有待突破。
“相對全國來講,江蘇經濟較發達、人口較多,但由于江蘇城市的房價、租金都比較高,因此它的保障性需求更突出,也更迫切。”孟祥遠認為,從目前情況看,江蘇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還存在不少困難。比如南京,房屋的空置率比較低,目前可盤活的存量租賃房源有限。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面臨著資金、土地等各方面難題。要想真正發展好保障性租賃住房,需要政府資金投入、政策支持、金融扶持,包括土地指標、信貸等都要給予一定支持。
有人擔心,大力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是否會對市場化租賃住房有所壓制?在孟祥遠看來不會。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市場化租賃住房是兩個維度,市場有市場的解決方案,尤其是個人租賃這一塊,有很好的市場基礎。而保障性租賃住房,主要是發揮托底的作用,讓大家都住有所居,這是城市需守住的底線。同時,發展好保障性租賃住房,還有利于治理租金過高等租賃市場亂象。
記者 白雪劉霞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