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在外打工一年的鄉親們開始返鄉過年。而此時,有一群人活躍在南粵大地廣東農村——金融人才,他們努力為鄉村振興打通金融渠道。
在肇慶,四會市大沙鎮的金融助理戴珍元積極為大沙鎮政府與金融部門牽線搭橋,爭取金融活水,助力產業新發展,大沙鎮獲農行四會支行授信30億元。
在云浮,來自農行的金融助理梁盛基已舉辦10多場金融惠農政策宣講活動,為村民們送去了最新的金融知識。
在湛江,駐廉江市良垌鎮山心村第一書記兼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成員、來自建行湛江分行的賴瀚海,一直在忙碌著,晚上8點多,他依舊奔波在鄉道上調研,尋找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的突破口……
正如戴珍元、賴瀚海、梁盛基等人,全省金融機構的金融人才,尤其是金融助理的下沉,不僅讓金融活水有效澆灌鄉村產業,也讓金融機構通過駐鎮幫鎮扶村這個平臺,把觸角深入廣東鄉村的各個角落,找到了新的增長點。
全覆蓋調研:深入系統了解鎮村金融需求
全省鄉村振興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采取“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農村科技特派員、三支一扶人員、志愿者、金融助理等”的幫扶模式,自從駐鎮幫鎮扶村工作號角一吹響,全省各金融機構便積極響應。
農業銀行廣東省分行在全省率先實施“千人駐鎮助力鄉村振興行動”,派出近千名金融助理駐鎮幫鎮,實現對全省901個被幫扶鄉鎮的服務全覆蓋。
廣東農信建立了“鄉村金融特派員”隊伍,計劃2年內選派2萬名金融特派員進駐全省各行政村。“鄉村金融特派員”擔當黨建共建聯絡人、金融知識宣講人、金融服務推廣人等角色,以金融人才進村入戶帶動金融服務全面覆蓋,實現戶戶通金融。
同樣派出金融專業服務隊伍參與鄉村振興的還有建行廣東省分行,他們選優派強向全省13個區域派出駐鎮幫鎮扶村干部。
在駐鎮幫鎮扶村工作中,金融人才要發揮好作用,首先要系統了解鎮村金融需求,以此尋求工作的突破口。
張志剛是農行廣州分行派駐肇慶市懷集縣中洲鎮的金融助理,一進駐,他就開始對中洲鎮17個行政村(社區)進行全覆蓋調研,在充分調研之后,張志剛為中洲鎮量身定制出一套金融方案。截至2021年12月,駐地農行給予中洲鎮政府10億元人民幣的授信額度,并扶持當地農民創業發展,向8戶種養殖戶提供信用金融貸款150萬。
汕頭市潮陽區井都鎮金融助理陳健信,駐鎮以來走訪了轄區內13個行政村,現場調研、積極對接,成功為汕頭市盈發種養有限公司、汕頭市城九種養有限公司爭取到貸款各100萬元,為汕頭市市級產業園汕頭市洪茂種養有限公司爭取到750萬元的“農業龍頭貸”。
多方面協調:精準解決農戶和企業貸款難
“鄉村振興,時不我待!”這是來自農行廣州分行的清遠市連山瑤族壯族自治縣太保鎮金融助理黃坦寫在筆記本上的一句話。
駐鎮幫鎮扶村號角吹響,黃坦便主動請纓到鄉鎮一線。當地農戶和企業貸款難是長期存在的問題,也是黃坦下決心要協調解決好的首要問題。
太保鎮歐家村歐家梯田是省內有名的景點,當地人在歐家梯田開設有不少農家樂和民宿。不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和自有資金限制,部分農戶經營出現困難,黃坦也將自己的首批幫扶點選在這里。
“現在游客對住宿的要求提高了,我們做民宿的,硬件當然也要跟上。”玲蘭花輕奢民宿的經營者禤柏金說,自己一直想向銀行貸款,但苦于沒有渠道。
2021年下半年,在黃坦的協調下,禤柏金成功獲得惠農貸款30萬元。拿到貸款后,禤柏金一方面用于改善民宿住宿條件,一方面采購當地特色農產品銷售給客人,拓寬了收入來源。
“金融助理幫了大忙。”禤柏金說,自家民宿的12間客房在2021年國慶單日收入突破8000元,2021年10月的收入達到10萬元,相比前一年同期翻倍。
除禤柏金外,歐家梯田的另外8家農家樂、民宿經營者分別拿到20萬—30萬元不等的惠農貸款,用于購置農家樂和民宿生產經營所需物品,提升服務品質。
在提供金融服務的基礎上,黃坦還和農家樂、民宿農戶組建歐家梯田民宿聯盟群,群策群力思考如何應對疫情帶來的影響,如何做好定位推廣、實現資源互補,優化升級農家樂和民宿等問題。
大膽探新路:建鎮村級金融服務中心
金融支持當地特色農業產業發展,是駐鎮幫鎮扶村金融助理的重要工作內容。在這方面,農行廣東省分行本部派駐韶關市南雄市湖口鎮金融助理丁寧頗有心得。
駐鎮之后,丁寧充分調動資源,幫助當地引進佳兆業湖口大棚蔬菜種植項目,并聯動當地農業銀行支行,向58戶種植戶發放貸款2580萬元。
此外,丁寧還積極聯動鎮村兩級,以農戶信息建檔為載體,推動長市村和太和村信用村創建,在兩個村委建檔授信超60戶,發放貸款1000余萬元。
在汕頭澄海區,在澄海農商銀行隆都支行同事們的努力下,隆都鎮前美村也掛上了“信用村”牌子,全村信用良好的482戶村民擁有了一個“隨身錢袋”。
幫助當地發展數字政務,在此基礎上尋求建立鎮村級金融服務中心,深化落實金融服務產業振興的目標,是農行東莞分行派駐韶關市乳源瑤族自治縣大布鎮金融助理蘇楊的一項創新之舉。
大布鎮平均海拔600米,全鎮85個村民小組、7000名常住人口分布在220平方公里的山區。在跟隨村組干部逐戶走訪過程中,蘇楊深深體會到當地政務工作的難處,“因為交通不方便,有的干部每周要花一天以上的時間,騎摩托車到各村民家中走訪、派送資料。”
分析鎮區實際情況后,蘇楊向大布鎮政府提出了發展數字政務的建議。在鎮政府的支持下,蘇楊結合農行網絡金融業務,與駐村第一書記協同配合,首批幫助搭建了英明村、埕頭村兩個重點村委的數字鄉村業務,這也是農行乳源支行首次發展數字鄉村業務。
目前,大布鎮數字鄉村工作已經初步打開局面,鎮里向各村發布發展數字鄉村工作要求,各村選定了聯絡員,從黨務模塊開始,逐步落實推廣工作。
蘇楊介紹,接下來依托第一階段的工作基礎,向鎮政府提出數字鄉村第二階段數字金融實施方案,尋求建立鎮村級金融服務中心,將金融服務產業振興的舉措深化和系統化,并能起到長期作用。
■智庫觀察
既解決當下問題 又立足長遠發展
長期以來,由于缺少抵押物、金融知識有限等條件制約,農戶貸款難、鎮村企業融資難是亟待解決的一道課題。
而駐鎮幫鎮扶村派出金融人才,正是廣東金融支持鄉村全面振興的一項創新。數據顯示,一支數量過萬的金融專業隊伍正活躍在南粵的田間地頭,除了農行派駐的金融助理外,多家金融機構也都加大力度全面支持服務廣東鄉村振興,越來越多的金融專業人才正在奔赴田間地頭、村前屋后,用金融思路破解鄉村振興的難點、痛點。
鎮村級的種植業、養殖業、農副產品加工業、鄉村旅游業,是鄉村振興的基礎,而恰恰是它們,長期面臨著融資難的問題,難以發展壯大和抵御風險。金融專業人士下鄉,顯然是對癥下藥之舉。
一方面,對農戶和企業來說,有了專業的技術指導和直接對接金融機構的渠道;另一方面,金融機構則依靠工作隊和金融助理,在一線進行了一次難得的背景調查。
以農行金融助理為例,駐鎮時間一般為兩年,要系統地幫助當地農戶、企業解決普遍性的金融問題,時間顯然不夠,因此,可以預期他們還有接力者。他們普遍比較年輕,干勁十足、只爭朝夕地工作。話語間透露的責任和使命感讓人心生敬意。
令人欣慰的是,相對于解決一戶或幾戶農戶、一家或幾家企業的金融問題,有所在金融機構作后盾,金融人才們目光顯然更加長遠——立足于長期、系統地幫助當地規劃金融解決方案。
因此,盡管面對的鎮情村情各有不同,金融人才們開展大面積調查研究、建立農戶信息臺賬、幫助當地建立數字政務系統、嘗試發展鎮村級的金融服務中心等工作,既解決當下問題,又立足長遠發展,值得稱贊。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