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記者從重慶高新區獲悉,《重慶高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公開發布,《綱要》提出,“十四五”期間,重慶高新區要實現六大目標,將力爭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實現五年翻番,邁入千億級行列,綜合排名進入國家高新區20強。
重慶高新區已擁有市級以上研發平臺272家
“‘十三五’期間,高新區創新平臺加快集聚,擁有市級以上研發平臺272家,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4.9%。”重慶高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高新區推動超瞬態實驗裝置、中國科學院重慶科學中心、北京大學重慶大數據研究院等一批大裝置、大院所、大平臺落地,獲批全國首批國家應用數學中心,集聚高校14所。
據介紹,重慶高新區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生命健康、綠色低碳、高技術服務四大主導產業,集聚一批龍頭企業,推動10余家中央企業落戶,規上工業總產值超過2500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達87.4%,成為全球最大的筆記本電腦制造基地。
此外,入選中國科協“科創中國”首批試點城市,獲批國家“雙創”示范基地,國家級孵化載體增至5個,建成博士后工作站20個,知識價值信用貸款、“助保貸”、種子基金持續擴面放量;發布實施人才、創新、產業、金融四個方面“金鳳凰”政策,“三評合一”等改革舉措全市領先。同時,科學公園“城市綠心”啟動實施,科學大道“創新主軸”加快建設,一批科學應用、產業發展、城市治理、民生服務等項目有序實施。
2025年基本建成區域協同創新體系
《綱要》提出,重慶高新區將成為帶動全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動力源。經濟總量規模明顯壯大,地區生產總值實現五年翻番,邁入千億級行列。現代產業體系初步形成,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明顯增強,數字經濟發展走在全市前列。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術、生命健康、綠色低碳、高技術服務產業規模分別達到3500億元、500億元、500億元、300億元,綜合排名進入國家高新區20強。
“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功能將初步形成。到2025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將達到5.5%,基本建成區域協同創新體系。”重慶高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綜合性科學中心建設將取得實質性進展。到2025年,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3個,市級以上重點實驗室超過100家,每萬家企業法人中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100家。
金鳳片區建設成渝綜合性科學中心
《綱要》提出,重慶高新區將在金鳳片區規劃建設100平方公里的成渝綜合性科學中心,打造“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成果轉化”三個功能片區,建設“大學城”“科研港”“科學谷”“生命島”和“科創街”五大創新支撐,努力建設成為國家重點支持的重大原始創新和戰略性產品開發策源地、成渝地區服務國家科技資源戰略大后方建設的新興高地、重慶市創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引擎和集中承載區。
同時,加快推進中國科學院重慶科學中心建設,圍繞大數據智能化、生物醫學、新材料等重點方向,推動中國科學院與科學城開展重大項目合作。依托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先行啟動汽車軟件創新研究平臺項目,重點解決汽車軟件供應鏈“卡脖子”問題,開展汽車軟件核心技術攻關和原始創新。
此外,推進超瞬態實驗裝置、種質創制大科學中心、中國自然人群生物資源庫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落地建設。圍繞建設國家科技資源戰略大后方定位,面向生命科學、空天科學等有望引領未來發展和符合國家戰略需求的重大領域,積極爭取國家實驗室及基地布局重慶高新區,同時加快推進金鳳實驗室建設。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