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人大代表、肇慶市委書記、肇慶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愛軍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肇慶將搶抓“雙區”和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建設重大機遇,堅定不移“向東看、向東趕”,大力實施產業振興、鄉村振興、旅游振興、社會事業振興,加快建設珠三角核心區西部增長極和粵港澳大灣區現代新都市,更加實至名歸地成為珠三角核心區和粵港澳大灣區的一員,展現出“灣區新秀、活力肇慶”的新格局新氣象。
錨定“兩個定位”破解雙重矛盾
羊城晚報:近年來,肇慶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良好成效,接下來,肇慶將怎樣走好新的趕考之路?
張愛軍:2021年,全市預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超2600億元、增長超10%,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增長17%、18%、12%左右,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居全省前列。
與此同時,我們也清醒看到自身存在的差距和問題,最突出的矛盾主要表現在內外雙重不平衡不協調。對外,肇慶發展水平相比大灣區兄弟城市仍有較大差距;對內,肇慶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半珠半山”“半城半鄉”仍是最大的市情。接下來,我們將從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積極搶抓“雙區”和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建設重大機遇,準確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內在要求和省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的戰略意圖,聚焦加快建設珠三角核心區西部增長極和粵港澳大灣區現代新都市“兩個定位”,實施產業振興、鄉村振興、旅游振興、社會事業振興“四個振興”。
今年,肇慶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為7%左右。
實施產業振興 打造制造新城
羊城晚報: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快推進制造強省建設。產業是肇慶經濟發展的關鍵所在,肇慶將怎樣抓住產業建設的“牛鼻子”?
張愛軍:肇慶要實現經濟平穩增長,基礎在產業,關鍵在產業,希望和潛力也在產業。近年來,我們堅持產業強市、制造業優先,做大做強“4+4”產業集群,實現“三個一千”:去年全市新引進產業項目1038個、計劃投資額1540多億元、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000家,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等主導產業集群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寧德時代、小鵬汽車、風華高科、金田銅業等重大項目扎實推進。
接下來,我們將積極對接省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建設,著力引項目、強龍頭、補鏈條、搭平臺、聚集群,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西部制造新城。一是大力實施產業強市“個十百千萬”工程,建好建強1個大型產業集聚區,力爭未來五年新引進投資超十億元產業項目100個以上、培育產值超百億元企業10家、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3個以上,盡快實現工業總產值超萬億元;二是堅持擴增量、優存量“兩個輪子一起轉”,開展企業增資擴產專項行動,做大做強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等“主導+特色”產業集群,力爭今年“4+4”產業集群總產值達3700億元;三是高標準規劃建設廣東省(肇慶)大型產業集聚區,加快82平方公里起步區建設,形成以大型產業集聚區為核心、西江經濟帶和二廣高速沿線經濟帶為軸線,德慶、封開、廣寧、懷集相關園區點狀分布的“一核兩帶多節點”產業空間布局。
保障改善民生 打造富美肇慶
羊城晚報:肇慶在推進社會事業發展、增進民生福祉上有哪些思路和舉措?
張愛軍:一是全力推動城市空間優化和品質提升,加快建設高品質城鎮體系;二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堅決筑牢粵港澳大灣區西部生態屏障;三是推動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大力實施基礎教育擴容提質“兩個工程”,確保今年新建改擴建公辦中小學10所,已動工的30所公辦中小學項目全部建成,新增學位2萬個以上,多措并舉解決“上學難”“大班額”等問題,加快打造教育高地。推進市第一人民醫院高水平醫院建設。推動市婦幼保健院等28個市、縣級公共衛生項目建設,加快打造醫療衛生高地。用心用情用力辦好就業、社保、養老、住房等民生實事。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