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業連接生產、分配、流通和消費,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和先導性產業。近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廣西物流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推動廣西打造成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節點樞紐的發展目標。其中,南寧將發揮“核心”牽引的作用,打造面向東盟的國際物流樞紐。
打造A級以上物流企業200家
《規劃》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集聚高效、區域協同、創新融合、智能綠色、安全可控的現代物流體系,推動廣西打造成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節點樞紐的發展目標。其中,打造A級以上物流企業200家,5A級物流企業10家。打造一批國家物流樞紐、國家示范物流園和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低于全國平均值。
遠期到2035年,建成具有廣西特色的現代物流體系,形成面向東盟、服務RCEP的樞紐經濟增長極,成為服務廣西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物流服務與通關能力達到全國一流、西部領先水平,現代冷鏈物流體系全面建成。
“十三五”時期,廣西大力推進現代物流體系建設。2020年,全區社會物流總額5.27萬億元,較2015年增長2637.4億元。社會物流總費用約為3279.3億元,與GDP(地區生產總值)的比率為14.8%,高于全國平均水平0.1個百分點。2020年,全區5A級物流企業5家,A級以上物流企業83家。南寧陸港型、欽州—北海—防城港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穩步推進,7個城市納入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規劃。
多個物流通道重點項目涉及南寧
《規劃》將我區物流空間布局為“雙核牽引、南北支撐、東西聯動、多點協同”,并提出打通對外“五向聯通”和“三向拓展”物流大通道,助力廣西現代物流業高質量發展。
南寧作為“雙核”之一,將打造面向東盟的國際物流樞紐。包括加強國際海鐵聯運主通道與國際鐵路、公路聯運輔通道銜接,加快集裝箱海鐵聯運市場培育、貨源集聚、班列集結和物流企業進駐,推進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發揮電子信息、先進裝備制造、生物醫藥、食品加工、建材、特色農業等產業優勢,創建生產服務型物流樞紐;擴大廣西與東盟國家間貿易流通,創建商貿服務型物流樞紐;加快建設南寧臨空經濟示范區,推進南寧國際航空貨運樞紐建設等。
在物流通道重點工程建設方面,多個項目涉及南寧。加快實施貴陽至南寧高速鐵路,加快實施貴陽經南寧至北海、南寧經玉林至珠海等高速公路項目,南昆鐵路百色至威舍段增建二線、湘桂鐵路柳州樞紐擴能改造等項目。加快實施南寧至貴港3000噸級航道項目,加快實施南寧機場改擴建、南寧機場T3航站樓及配套設施建設、南寧國際空港綜合交通樞紐、南寧臨空經濟核心產業示范區大通關基地(一期)等項目。
建設全區統一的物流大數據治理平臺
為提升物流服務,廣西將著力開展航空物流設施補短板工程和應急物流設施補短板工程。加快建設南寧零公里空港產業園、南寧機場國內公共貨站二期、南寧臨空冷鏈醫藥物流保障基地、柳州空港物流產業園等。在南寧、沿海、沿江、桂北、桂東地區建設一批應急物資儲備倉庫,提升重大物流設施抗災能力和快速恢復能力。
同時,加快發展智慧物流。加快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北斗導航、生物識別等現代信息技術在物流跟蹤、認證、交易、支付、監管、信用評價等環節的應用推廣。推進物流環節智能化建設,大力發展產品可追溯、在線車輛調度、產品自動分揀、智能快遞和智能配貨等技術設備。推進綠色物流評估標準和認定體系建設。加快發展回收物流,提高逆向物流服務水平。
《規劃》還就提升現代物流治理能力提出多項任務。如研究制定廣西物流業數據共享辦法,建設全區統一的物流(供應鏈)大數據治理平臺,試點實施廣西物流業電子政務改革,試點運用廣西綠色物流與應急物流治理平臺(系統)等。(記者 韓沛)
編輯:梁麗玲
責任編輯:唐秋艷
值班編審:盧超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