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公布一季度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成績單”
設區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96%
一季度“南寧藍”出鏡頻頻,刷爆朋友圈。記者 程勇可 攝
南寧云—南寧晚報訊(記者 黎兆齊)昨日,廣西生態環境廳舉行4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一季度廣西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有關情況。其中設區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為96.0%以上,設區市35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源達標率為97.1%。
今年一季度,廣西設區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為96.0%以上;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為31.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9.1%。與去年同期相比,城市環境空氣質量明顯改善。水環境質量優良,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為98.2%以上,設區市35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源達標率為97.1%。
一季度,廣西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藍天保衛戰”集中發力,精準應對污染天氣。1—3月,廣西衛星遙感監測發現火點2179個,同比減少16.4%。“碧水保衛戰”步伐加快,完成3488個農村千人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63個自治區級及以上工業集聚區全面實現污水集中處理。
今年以來,廣西百色、防城港、崇左等市相繼暴發疫情,廣西生態環境廳全力協調各市的醫療廢物處置設施能力配置,派出專業團隊緊急馳援,以代運營模式保障百色市醫療廢物應急處置;開展技術幫扶來指導規范防城港、欽州、北海等市醫療廢物安全處置;協調其他城市處置能力,支援分擔崇左市醫療廢物應急處置壓力。通過一系列有效舉措,確保全區醫療廢物得到及時、有效、安全處置,為助力全區打好疫情防控攻堅戰提供堅實保障。
平陸運河建設是廣西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項重要工程,目前各有關部門正在緊鑼密鼓開展前期工作,廣西生態環境廳全力推進平陸運河環評前期工作。通過組織專家深入分析運河線路走向對飲用水源地、紅樹林濕地、牡蠣種質基地、洄游魚類遷徙產卵的影響,研究避讓生態保護紅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魚類產卵場、棲息地,減少占用永久基本農田、自然岸線,建設魚類洄游通道等降低項目實施后的不利環境影響。同時以打造沿岸“連點成線、連線成網”生態廊道思路,結合運河沿線規劃的工業、農業、生活排污需要,論證構建沿線生態循環產業園區,推動區域污水、生活垃圾綜合整治,開展兩岸植樹造林綠化,設置運河生態涵養區,構造連通區域河湖溪濕地等,打造全國人工運河綠色設計典范。
目前,平陸運河項目已經完成了地表水、地下水影響評價專題,正加快推進紅樹林、鹽水、牡蠣等專題編制,力爭5月上旬形成高質量的環評文件,6月底前完成環評批復。
編輯:覃鳳妮
責任編輯:羅寧
值班編審:湯潔葵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