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始終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不斷提升首府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擦亮“南寧藍”城市名片。記者 潘浩 攝
南寧云—南寧日報訊(記者 楊盛)記者4月15日從自治區生態環境廳舉行的4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全區一季度設區市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為96.0%以上,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為98.2%以上,設區市35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源達標率為97.1%。其中,一季度南寧市市區空氣質量優良率為96.7%,同比上升6.7個百分點。
從統籌規劃布局治塵“一盤棋”,到科技賦能剪斷道路“黑尾巴”;從堅決掐滅露天秸稈“易燃點”,到持續向高耗能、高污染產業揮動去產能“手術刀”……近年來,我市始終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通過強化揚塵污染、秸稈禁燒、工業企業和移動污染源、煙花爆竹禁燃限放等管控,精準落實污染預警措施,不斷提升首府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擦亮“南寧藍”城市名片,以實實在在的治污成效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美好期盼。
醫療廢物處置是疫情防控工作最末的一道公共衛生防線,是切斷病毒傳播途徑、防止二次污染的關鍵環節。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安排資金1.9億元,支持醫療廢物處置設施技改升級和收集轉運試點建設,并實現技改項目的14個設區市全覆蓋(崇左、防城港、賀州、北海市項目正在建設中)。至2021年底,全區16家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的處置能力為170噸/日,比2019年末提高1.3倍。
在醫療廢物應急處置方面,2021年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在全區范圍內擇優指定19家醫療廢物應急協同處置單位,依托全區各地已建成的危險廢物集中處置中心、垃圾焚燒發電廠、水泥窯等裝置,形成應急協同處置醫療廢物能力。隨后根據疫情防控需要動態調整增加2家單位。目前,全區登記在冊應急協同處置醫療廢物設施21臺(套),應急處置能力合計584噸/日,并實現全區14個設區市全覆蓋。
平陸運河建設是廣西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項重要工程,目前各有關部門正在緊鑼密鼓開展前期工作,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全力推進平陸運河環評前期工作。
目前,平陸運河項目已完成了地表水、地下水影響評價專題,正加快推進紅樹林、鹽水、牡蠣等專題編制,力爭5月上旬形成高質量的環評文件,6月底前完成環評批復。
編輯:羅寧
責任編輯:唐秋艷
值班編審:盧超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