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云—南寧晚報訊(記者陳蕾)在南寧市隆安縣屏山鄉文化村板隴屯,村民時常看見媽媽黃鳳梅陪著智力發育不健全的養女許少鈺一同玩耍,她們之間雖無血緣關系卻勝似親生母女,而善良之心足以溫暖歲月。今天要為大家講述的是南寧市第一屆文明家庭——黃鳳梅家庭的故事。
這對特殊母女之間的牽絆要從21年前即2001年1月13日那天說起。“那天是星期六,當時我們住在屏山街上,旁邊是修車鋪,我忽然聽到門外傳來孩子的啼哭聲。”時至今日,黃鳳梅仍清晰記得初見養女時的情形:她的身旁只有一張寫著出生日期的字條,還有50塊錢和一個壞了的奶瓶。
此時,距這個孩子誕生僅過了10天。看著掛滿淚痕的小臉蛋,黃鳳梅心疼不已,立即把孩子抱進屋內。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從派出所到計生站、民政辦,黃鳳梅希望能找到孩子的親生父母,豈料幾經奔波依然沒有結果。面對無人認領的嬰兒,已有兩個兒子的黃鳳梅心軟了,在跟家里人商量后,黃鳳梅辦理了收養手續,并給孩子取名少鈺。
在黃鳳梅的悉心照料下,少鈺漸漸長大,但直到四五歲仍然不會走路。經確診,少鈺智力發育不健全。明知未來充滿艱辛,黃鳳梅卻沒有放棄,她堅定地說:“我相信緣分,只要我還活一天,就養她一天。”黃鳳梅的兩個兒子十分懂事,對相差15歲左右的妹妹非常疼愛,每次放假回家就幫著照顧妹妹。
在少鈺10歲時,黃鳳梅把她送到縣特殊學校上學,黃鳳梅還特意租下學校旁的出租房以便照料。2014年,少玨從學校返回老家,特殊學校老師每月不定時登門上課,黃鳳梅從旁“偷師”,以幫助少鈺學習知識。
時光不負有心人,少鈺具備了一定自理能力,還可以用簡單的普通話、壯語交流。如今,黃鳳梅的兩個兒子均已在縣城成家立業,也有了各自的孩子。兩位兒媳通情達理,盡量讓黃鳳梅多陪少玨,更教導兒女要尊敬小姑姑,與小姑姑和諧相處。
剛出生就被遺棄、智力障礙的少鈺是不幸的,但黃鳳梅的出現,讓她本該慘淡的人生道路灑滿陽光。2019年1月,黃鳳梅榮登“中國好人榜”。2019年9月,黃鳳梅家庭獲得廣西“最美家庭”稱號;2020年,獲廣西“五好家庭”稱號;2021,獲南寧市第一屆文明家庭。
編輯:羅寧
責任編輯:覃鳳妮
值班編審:湯潔葵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