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訊 記者許張超、孫晶,實習生黃筠媛報道:今年6月,廣東發布《關于高質量建設制造強省的意見》(以下簡稱“制造業當家22條”)明晰了廣東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思想,確定2027年制造強省建設邁上重要臺階、2035年全面建成制造強省的戰略目標。今年7月底至8月初,廣東組建“制造業當家22條”政策宣講團隊,將赴珠三角以及粵東、粵西、粵北地區送政策上門。
7月27日,首場廣東省“制造業當家22條”政策宣講培訓會在廣州召開,為企業“傳經送寶”“答疑解惑”。會上,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聯合省自然資源廳、省商務廳、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從工業投資、數字化轉型、制造業用地指標、質量建設、融資、普惠貸款等多方面解讀如何落實“制造業當家22條”舉措。
(資料圖片)
強投資、促轉型
省工信廳在培訓會上指出,廣東的制造業雖然根底很深厚,規模品種很齊全,但是目前多數的行業還處在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的中低端,我們要實現向上突圍,要加快轉型升級、擺脫困境,這既要強調充分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同時更要強調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要更多地前瞻謀劃、主動作為。
在推動制造業存量企業投資躍增方面,省工信廳目前正在研究制定《廣東省工業投資躍升計劃(2023-2027)》等政策文件,在招商引資、重大項目、技術改造上加力,促進工業投資穩增長、擴規模、優結構;同時,還在謀劃設立“省級產業基礎再造專項資金”,計劃支持產業鏈協同創新和公共服務平臺等領域。
在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方面,廣東通過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工程,培育出強工業特征、富軟件生態的垂直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讓細分行業“懂行人”來帶動產業集群的數字化轉型。第一批共支持機械加工、食品制造等34個細分行業,涉及超100家單位,目前正在制定專項資金管理實施細則。
擴量提質強工業
為保障工業用地需求,過去幾年間,廣東出臺了一系列文件,聚焦工業用地的總量穩定、增量確保、存量盤活和質量提升。廣東省自然資源廳表示,2023年底前,廣東將完成對12.83萬畝存量閑置土地消化工作,到2025年,經批準設立的省級以上產業區域內新供應國有工業用地將全面實行“標準地”供應。
在招商引資方面,廣東省商務廳提到,將重點引進新一代電子信息、綠色石化、先進材料、半導體與集成電路、高端裝備制造等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項目,建立“一鏈一策”精準供給機制,依托鏈主型企業開展產業鏈上下游招商。
省商務廳強調,鼓勵外資優質大項目和總部落戶廣東,將繼續統籌安排外資專項獎勵資金,并在實施方式上予以優化調整,適當向制造業和粵東、粵西、粵北地區給予傾斜性支持,相關配套細則預計在未來2-3個月印發實施。
此外,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表示,廣東將圍繞產業聚集區在全省開展不少于50個產業鏈的質量提升行動,建立重點產業鏈的服務站,組織跨領域、跨地區的“鏈間幫扶”,以促進整個產業鏈的質量提升。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