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看了車展后表示感嘆,大體意思是“未來新入局的電動車品牌,還有機會嗎,這都已經內卷成這樣了。”
但另一方面,只要你仔細看下產品,其實這次車展的新品可以分為三個類型:
常規新車,大多數是新能源汽車;
(相關資料圖)
比亞迪仰望U8,提供了超強通過能力,控制能力;
問界M5智駕版,搭載了HUAWEI ADS 2.0高階智能駕駛系統。
所以,新車雖多,但新的競爭才剛剛開始,并主要集中在兩方面:車輛狀態控制方面,以及智能駕駛方面。
也就是說,新晉品牌即使錯過了純電的熱潮,混動的熱潮,大空間的熱潮,但如果在這兩方面有建樹話,依然會有機會。這里,筆者覺得小米造車顯然要吸取一些前輩們的教訓的,比如說蔚小理就有一些經驗,問界也有一些經驗,都可以為小米的反向提供參考。
先說蔚來,全部以用戶為中心難以實現。
眾所周知,蔚來一直是非常寵客戶的,比如說還包過飛機,所以前幾年蔚來車主也是相當的開心。但當市場競爭激烈,蔚來必須做出調整,比如ES6在一些方面還超過ES7之后,一些車主就不能理解了,不滿了,甚至還以口碑為籌碼,進行所謂的“談判”。
有個評價說得好,蔚來要在產品上以用戶為中心,而不是在服務上以用戶為中心。汽車是一個長壽命,長期消耗資源的消費品,服務的每一項,企業也都是有成本的,想好再提供比較好,否則容易讓用戶失望。
對于這次ES7所謂的事件,很多人覺得是車主要求過分了,但顯然也是蔚來這個企業文化造成的車主們的這種思維推倒。顯然,車主享受科技便利,企業有盈利,有發展的動力,這樣雙贏才更好。一味滿足車主,可能車企的長期競爭力就得受損了,所以李斌這次也沒有接受。
再說小鵬,最大的苦難是沒有和特斯拉做好區隔。
今年新能源領域的一件大事,就是年初的特斯拉降價,以及接下來可能的繼續降價。這其中受打擊比較大的,肯定有小鵬一個,因為小鵬與特斯拉產品的定位,價格都十分接近,受影響也就最大。
目前看,小鵬還難以轉變這一位置,畢竟整個產品線的根系就在這里,這也決定了其必然要面對當下,以及接下來有可能的更強力的競爭,這可以說是相當讓人郁悶的。
再看看理想,高歌猛進背后也有擔憂。
理想在L7、L8的加持下,今年表現相當搶眼,實現了月交付2.5萬輛的成績,風頭無兩。但另一方, 這三款車都是一個思路,概念下的產品,理想尚未在純電車型上取得突破。而如果進入純電車領域,還是否會如此順利,誰也說不好。
純電動車的問題在于,面對比亞迪、騰勢、極氪、問界的競爭,理想的高價格策略能否繼續受到用戶的認可。如果不提供高價,自己內飾方面的成本又如何攤平。如果理想純電版主打戰場在25-35萬之間,與幾家對比優勢又有多少,都是個問題。
顯然,對于一個新品牌來說,應該很早就同時布局增程和純電兩個平臺,并不再糾結與這兩個成熟方案,而要著力發展自己的自由特色技術。
不得不說,作為新勢力,其實家家都有難念的經,有些品牌甚至到了有些危險的邊緣。而同時,今年30萬以內新能源車已經開了新的時代,智能駕駛在某些產品上成為標配,這就是真正發揮實力的問界新車,問界M5智駕版,也可以給小米一個相當明晰的參考。
問界M5智駕版相對于以往產品,已經直接開啟了使用性更強的智能駕駛時代,并淡化了增程和純電的差別,用戶可以根據自己長途的頻率,以及城市的節能要求,按需選擇。
同時,后排大屏幕也不再是問題,問界直接采用了車載接口,連接平板,實現后排的按需體驗。在其他品牌不敢提的時候,問界已經直接提起了智能座艙。
同時,今年是HUAWEI ADS 2.0,顯然明年還會有新版,2.1,2.2……同時產品成本也會下降,問界在智能駕駛方面的優勢會越來越明顯。
所以,小米造車的方向也就很清晰了,在底盤和駕駛狀態上獲得突破,在智能駕駛上不斷跟進積累,實踐創新,是小米的思路。這其中底盤方面可以和供應商合作,智能駕駛上則可以不斷積累自身的能力。
方向好了, 一切就可以根據此展開了。顯然,小米加入造車領域,是因為造車領域接下來10年是一個創新不斷爆發的領域。因為如果這個領域接下來沒有全行業的創新,小米想和老牌車企競爭,又怎么可能呢?所以,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