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7月9日,云南省再生經濟研究會聯合省老教授協會中醫藥專委會、云南中醫藥大學老教授協會的智庫專家,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推行的“中醫可視化紅外智能檢測”(云南)項目進行了評審。參加評審的省中醫藥智庫專家,全票支持中醫可視化紅外智能檢測(中醫CT)落地云南,此舉標志著云南中醫藥現代化邁出重要的一步。
中醫可視化紅外智能檢測是國家中醫藥行業重大科研成果。早在2008年4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就召開《紅外熱成像技術在中醫臨床中應用前景》研討會,會議把紅外熱成像技術和中醫藥臨床運用結合起來探索研討,并將此項技術及時轉化成為了“中醫CT設備研發”。2014年3月,國家中醫藥行業重大科研專項課題《基于紅外熱成像技術的正常人體中醫特征熱圖研究》【201407004】正式立項啟動,“中醫可視化數字紅外智能診斷系統”被國家納入了“十三五”100個重大工程項目之一。2020年1月,國家中醫藥行業重大科研成果“中醫可視化紅外智能檢測”獲得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結題驗收,并由中華中醫藥學會頒布《中醫紅外熱成像技術規范標準》(ZYYXH/T472-2015)。項目課題正式步入成果轉化階段,并由《全國亞健康紅外檢測服務基地》與《全國醫用紅外特色專科百名工程辦公室》實施推廣。至此,中醫可視化紅外智能檢測項目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拉開了序幕。
據介紹,“中醫CT”檢測是目前全世界唯一無損傷、無介入的綠色檢測技術,方便快捷、無輻射,隨來、隨檢,全身檢測直到拿到檢測報告只需3—5分鐘;“中醫CT”檢測可對全身九大系統、上百種疾病有很好的輔助診斷作用,尤其對心腦血管疾病、乳腺和甲狀腺疾病及惡性腫瘤等可提前6—12個月的預警作用;通過早預見、早診斷、早治療,降低老百姓重大疾病風險。目前,中醫可視化紅外智能檢測已納入國家醫保目錄,為該項目的開展保駕護航。
“中醫CT”檢測是以治病為目的的中醫輔助診斷手段,其《中醫健康評估報告》,用簡單明了的中醫術語闡述人體中醫辨證體質,一人一方的經方/成藥、經絡/穴位和飲食/藥膳調理方案,從而為老百姓解決了就醫難、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這樣就能助力實現國家衛健委提出的“小病不出村,常見病不出鎮,大病不出縣”的目標及“慢病就近規范治”和“小病康復在鄉村”行動方針。
據承擔云南省該項目落地和推廣工作的云南彝仁堂中醫館有限責任公司介紹,為了快速推廣中醫可視化紅外智能檢測,完成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云南省亞健康數據采集任務,根據行政區域劃分,預計將在云南29個區域內設500個中醫CT檢測數據采集網點,主要植入現已開通醫保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館和藥店等。
當天評審結束后,專家們還實地考察了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直管單位“中和亞健康服務中心”授牌、國家商標局授權使用“黃十字商標”在昆明落地的昆明堯康醫院的“中醫可視化紅外智能檢測(中醫CT)”項目運營。
云南網記者?余紅?攝影報道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