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云—南寧新聞網訊(記者 王媛)幾張凳子,一套老式理發工具,在興寧區民生街道長堽西社區的廣西冶金研究院老年活動室,年逾古稀的陳少群戴著眼鏡,給一位頭發花白的老人理發。一雙靈巧雙手,“咔、咔、咔”幾下,幾縷白絲落下,老人們的發型被理得干凈又利索。
【資料圖】
今年74歲的陳少群是廣西冶金研究院的退休職工,從1995年開始,看到同事們工作忙碌,她便自告奮勇幫大家伙兒理發,退休后又利用空閑時間幫助小區鄰里剪頭發,這一剪,就是二十余年。平時她也是個熱心腸,遇到大家有事需要幫忙的,她都會傾心相助。“她就是現代的活雷鋒!”說起陳少群,鄰里街坊紛紛豎起大拇指稱贊不已。
在廣西冶金研究院老年活動室,陳少群正在給老人免費理發。記者王媛 攝
古道熱腸,人人夸贊的“理發師”
退休之前,陳少群一直在廣西冶金研究院工作。那時候,看到同事們做實驗太忙,沒有時間打理頭發,她便自告奮勇自學理發,利用休息的間隙給單位同事做起了義務理發師。這把理發的剪刀一拿就是二十八年。
退休以后,空閑時間變多了,她的理發業務也更紅火了,服務范圍從單位擴大到整個單位宿舍區。每個月兩次的“理發派對”是廣西冶金研究院宿舍區里的大日子,大家早早的排起了隊,雖沒有花哨的造型,卻“剪”出了老人的笑容,院里的老人開心地說:“人老了腿腳不方便,讓老年人在家門口就能理發,真是為我們解決了‘頭’等大事,每次剪完都感覺自己變年輕了。”陳少群嫻熟的技術和熱情的服務贏得了居民朋友們的交口稱贊。
在廣西冶金研究院老年活動室,陳少群正在給老人免費理發。記者王媛 攝
說起陳少群,84歲的廣西冶金研究院退休職工唐尚英阿姨夸贊道:“我退休后,一直是小陳幫我理發,二十多年來從不間斷。”在廣西冶金研究院生活區,和唐尚英一樣,有不少老人已經很多年沒去過理發店了,大家平時都是給陳少群幫忙理發。這幾十年來,看著陳少群從工作到退休,一直堅持做好事到現在的唐尚英阿姨感慨頗深,“做一件兩件好事很容易,但是一年、幾年、十幾年的堅持下來就很值得敬佩。”
對于行動不便、臥床不起的老人需要理發,陳少群也是隨叫隨到,從不抱怨。在小區里,經常見到她拎著個小袋子,袋子里裝著用了幾十年的理發工具,走家串戶上門理發。小區里好幾個行動不便的老人,陳少群都是固定上門給理發洗發。“我91歲的老母親住在南鐵,離這邊很遠,但只要我們需要剪頭發,陳少群二話不說立馬上門服務,真的很感謝她。”家住廣西冶金研究院北區的居民李玉珍感激道。
對此,陳少群說道:“剪頭發對于行動不便的人來說就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我多花點時間上門去為他們修剪頭發,這樣既可以幫到別人,又能使自己的退休生活更充實。”
二十多年來,陳少群除了堅持為單位里的老年同事、宿舍里的家屬老人義務理發,她也經常給路過的、有理發需求的陌生人提供幫助,最多一天為19人理發。“我做這些事情,對我來說都是舉手之勞,能夠幫助到別人,自己不僅很快樂,也感覺很有成就感。”面對他人的贊譽,陳少群總是輕描淡寫,“雖然有時候挺忙的,但只要我還能做,這個事情我會一直堅持下去。”
有求必應,鄰里眼前的好幫手
“不止理發,陳少群平時也樂于幫助他人,她就是這樣的熱心腸。”提起陳少群做的好人好事,小區居民有說不完的話。陳少群從年輕時開始就喜歡給鄰居幫忙,誰家需要搭把手的,只要她知道都會熱心地去幫忙。
1985年,年輕的陳少群還在工作崗位上,當時在單位試驗組里,一位名叫封太鼎的同事,身體很不好,經常生病,而且還要一個人撫養年幼的女兒。封太鼎生病后,無力照顧女兒,日子過得很艱難。陳少群了解到情況后,經常在下班后或者休息日到她家幫她做家務,照顧她和她的女兒,直到封太鼎去世。
1999年,陳少群退休了,有了更多的閑暇時間,心里更是惦記著生活困難的朋友、同事。退休后,她一直照顧名叫梁金玲的同學。梁金玲單身一人,無兒無女、體弱多病,陳少群便經常去家里看望她,陪她聊聊天,幫助搞衛生,做家務。梁金玲身體不舒服,陳少群總是第一時間出現,帶其去醫院看病,把她當家人一樣照顧,直到現在都沒有間斷過。
“剛到社區,就發現了陳少群奶奶在幫助大家免費理發,深入了解后,發現陳奶奶這么多年來默默的做了很多好事,很感動。”談起第一次見到陳少群的情景,興寧區民生街道長堽西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蒙秀鳳印象深刻。
平日除了義務理發,陳少群還參加了社區很多志愿服務:打掃小區院子衛生、擦洗公共設施、幫院里行動不便的老人買菜……在各種志愿服務活動現場總能看到陳少群的身影。蒙秀鳳說:“陳奶奶的好人好事在社區影響很大,在她的帶動下,身邊黨員志愿者、大學生志愿者經常跟著一起學雷鋒做好事,陳少群奶奶樂于助人的舉動,對構建社區和諧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有求必應,有難必幫 ”,二十多年來,陳少群助人為樂,能幫就幫的精神,感動了無數人。“陳少群二十年如一日堅持做好事,真心值得我們學習。”生活區其他老人說。陳少群用實際行動溫暖了周圍的人,在她的影響下,越來越多居民主動加入到志愿服務中來。
編輯:韋瑋
責任編輯:覃鳳妮
值班編審:盧超
(作者:王媛)
相關閱讀
九旬老人深陷泥塘無法動彈 危急時刻他們來了 新華全媒+|疫苗送上門,打通老年人接種“最后一公里” 【6W】南寧發布外地返鄉人員相關熱點問答 花錢越多福利越多?警惕“溫情”關懷背后的養老投資騙局 老年人“陽轉陰”之后,需要注意什么?責任編輯:Rex_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