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市打造全區首個建筑行業動態監管大數據中心
實時監測在建工程 發現問題及時預警
(資料圖片)
如何確保建筑業施工安全及建筑品質?如何有效治理工程全過程中存在的流于形式或經常失準的亂象?近日,南寧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建立了南寧市建設工程質量安全風險控制平臺,旨在大力推動建筑業工業化、數字化、綠色化轉型升級,促進建筑業高質量發展。該平臺是全區首個建設工程質量安全風險控制平臺,也是全區首個建筑行業動態監管大數據中心。目前已在線監控南寧全市2099個在建工程。
現狀 傳統監管模式存在明顯不適應短板
為何要推出該平臺?南寧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當前建筑業存在產品性價比低、勞動生產率低問題。數據顯示,廣西很多企業人均產值不足25萬元,全國建筑業勞動生產率2022年是49萬元/年人,發達地區達到60萬元/年人。此外,還存在中間交易成本高的“兩低一高”問題,是企業利潤下滑、問題事故多發的主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傳統的手工業生產方式和產品風險管控體系以及政府監管模式已存在明顯不適應短板。政府和企業對基于“人機料法環測”生產要素的工程風險管控(包括質量安全、財務法務的盡職調查)投入太少且不專業,也缺乏相應的數據采集和比對分析來實現優選隊伍、優選建材。“工程招投標更多依據的是企業既往的業績和獎項,并不科學。”相關負責人指出,打造南寧建筑產業服務體系(包括線下的建筑服務貿易園區和線上的建筑產業數字化服務平臺),有效治理工程招標、貨物采購、工程計量(數量)、工程驗收(質量)和工程結算(造價)流于形式或經常失準的亂象,把不確定性轉為確定性。
創新 企業迅速找人找項目避免“盲盒游戲”
南寧市正在逐步建立建筑業“人機料法環測”生產要素數據庫和建筑業數據聯盟,讓企業可以迅速找人、找機械、找項目等,免除中間環節。只要優選在庫(恢復交接檢驗,按照性價比高、不合格率低作為優選標準)的生產要素原料都是好的,工程產品都不會太差,不可能出現當前建筑業“盲盒游戲”(同一個公司的工程性能、價格和不合格品率因人因地而異,不確定性太大)的被動局面。
截至今年2月底,產業工人數據庫已入庫333220人,機械庫入庫6類共計4025臺機械,材料數據庫已入庫預拌混凝土、預拌瀝青混凝土等品類,工法數據庫已入庫規范性文件、工程規范標準、標準化圖集、可視化教育視頻37份,檢測報告已入庫838043份。目前,數據聯盟已吸納54家企業入盟。
據悉,該平臺由中心展示系統、數據分析系統和風險評價系統組成,目前已在線監控南寧全市2099個在建工程。
優勢 全過程監測精準管控重點找“不合格”
該平臺有哪些優勢亮點?記者了解到,建設工程質量安全風險控制平臺收集了政府、企業和第三方等不同視角的各類質量安全信息以及既往問題事故的案例反演分析,構建多維度影響因子(包括人機料法環測生產要素評價、監督機構和第三方抽查抽測數據、數據聯盟不合格品率中位值、執法檢查記錄、市民投訴和企業信用等)耦合的風控分析模型,全過程、全方位、全要素實時監測、比對、排查所有在建項目的標準執行情況,分類實施精準管控,預警提醒不合格率高于中位值的在建項目啟動通病治理措施,及時修復,減少工程的系統性風險和不確定性。
“我們產品的重點是找不合格品。”相關負責人介紹稱。在使用建設工程質量安全風險控制平臺(公益普惠性質)對全市所有在建項目開展常規化預警提醒的基礎上,骨干企業還可以和市勘測院進一步合作,研發企業風險管控(包括工程風險和經營風險)微信小程序和“監理日志”小程序,收集各類工程的交接檢驗、過程結算審計的數據,為企業加強內控化解風險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撐。
目前,風控平臺已陸續向高風險項目發送風險隱患預警告知書。從已發送的風險告知書可知,這些項目的共性風險隱患是存在未閉合的建材不合格報告及未能按期閉合第三方巡檢問題。
(來源:南寧云—南寧晚報 記者 凌劍伊 通訊員 陳逸坤)
編輯:韋瑋
責任編輯:唐秋艷
值班編審:湯潔葵
(作者:凌劍伊 陳逸坤)
相關閱讀
“南寧市民營經濟投訴服務中心”平臺上線試運營 @民營企業、商(協)會組織!邀請您使用“南寧市民營經濟投訴服務中心”線上服務平臺 南寧市市場監管局專業市場分局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 激發消費新活力”3·15專題講座 免排隊 ,秒結算! 南寧市醫保移動支付平臺正式上線 柳州市到南寧市交流學習農村供水工程建設管理經驗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