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等為重點,加快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崇左市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通過加強生態建設、科研監測、依法嚴管、科普宣傳等方式,持續推進生態系統保護、治理和修復,有效保護生物多樣性,不斷增強綠色發展底色,為筑牢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貢獻崇左力量。
(相關資料圖)
白頭葉猴是世界瀕危、中國特有的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僅分布在崇左左江和明江間不足200平方公里的喀斯特石山區域。農田和公路將白頭葉猴棲息地分割開來,極大影響了棲息地范圍的進一步擴充,不同群體間基因交流也變得更加困難。為解決這一難題,近年來,廣西崇左白頭葉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施了包括建設兩條生態廊道在內的棲息地修復工程,以改善白頭葉猴的生存環境。
記者 趙子涵:
我身后是廣西崇左白頭葉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板利片區白頭葉猴生態廊道,目前廊道的兩旁種滿了白頭葉猴喜歡吃的食物,周圍分布有紅外監測系統,廊道頂端也安裝了白頭葉猴飲水點,白頭葉猴在廊道內可以自由安全地通過。
白頭葉猴生態廊道于2020年底全面建成,是一座長20米、寬8米、高10米的橋梁,橫跨322國道,為更好地監測和保護白頭葉猴,保護區還在廊道周圍及頂端建立了3個飲水點和5個紅外監測系統。近年來,保護區通過實施白頭葉猴生境恢復造林、白頭葉猴生態廊道建設等林草生態建設工程,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恢復白頭葉猴棲息地700多畝,建成野生動物飲水源5個、食源植物園1個,擴大生態容量,逐步修復生態系統。
白頭葉猴生態廊道
廣西崇左白頭葉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板利管理站負責人 吳世軍:
白頭葉猴生態廊道的作用是讓白頭葉猴能夠安全順利通過,防止交通事故的發生,改善白頭葉猴的生活環境,提高猴群之間的基因交流,讓它們能夠更好地繁衍生息。
近年來,崇左市不斷推進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加強監測保護、多角度科普宣教等舉措,逐步改善白頭葉猴棲息地生態環境,白頭葉猴數量得到穩步增長。據統計,白頭葉猴種群數量已經從2015年的975只,增加到2023年的130多群共1400只左右。同時,該保護區依托林長制改革,以白頭葉猴保護為核心,不斷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時俱進,保護區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持續改善,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不斷提高,“崇左白頭葉猴保護”獲評生態環境部生物多樣性保護優秀案例。
廣西崇左白頭葉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主任 農登攀:
通過加強隊伍的建設和培訓,實施山水林田湖草建設工程,修復白頭葉猴棲息地,提高它們的生存質量;同時開展科普宣教活動,進一步提高廣大青少年和社會公眾的保護意識。
在廣西弄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正在對近期新發現的植物新種——“卵藥蜘蛛抱蛋”進行采樣、拍照、編號存檔。據工作人員介紹,該物種形態與越南的“卵葉蜘蛛抱蛋”相似,但經過鮮花解刨對比,發現其內部結構并不相同,尤其柱頭裂片先端明顯下彎,花藥為卵形,最終確定,把這種植物為尚未被描述的新物種,命名為“卵藥蜘蛛抱蛋”。
卵藥蜘蛛抱蛋
廣西弄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副主任 劉晟源:
我們要長期堅持巡護監測,在保護區里面不斷地去尋找,才能夠發現新的物種,之后還需要對新物種進行長期監測,我們會把任務分配到基層各個保護站和巡護員,讓他們在巡護的過程中留意這些新種的信息。
廣西弄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唯一一處以保護北熱帶石灰巖季節性雨林生態系統為重點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三大特有植物分布中心之一。近年來,保護區依托區位及資源優勢,經過多年科研監測,將保護區內的植物物種數量由1979年建立之初的1454種更新到了1832種,動物物種由137種更新到了429種,鳥類更新至266種,靈長類從4種更新到7種,靈長類動物種類占廣西的77%,不斷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為開展科學研究、助力生態保護奠定堅實基礎。
廣西弄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主任 王愛龍:
我們要進一步拓展與更多科研部門的合作,在更多領域開展科研監測工作,同時充分利用信息化等現代科學技術來輔助,更好地保護和監測生物多樣性,為南方重要生態屏障的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近年來,崇左深入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始終遵循生態優先、保護優先的原則,持續優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空間格局,先后建立了各種類型的國家級和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7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個、國家和自治區級以上濕地公園、地質公園,森林公園8個,已經發現的野生動植物物種有3767種。目前,崇左市基本形成了布局較為合理并發揮著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功能的網絡體系,有效地保護了全市90%以上的陸地生態系統、90%以上的野生動物種群和眾多高等植物種群。
下一步,崇左市將牢牢守住生態環境安全底線,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深入推動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讓崇左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不斷筑牢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共贏。
崇左廣播電視臺記者:易菁 趙子涵韋朝杰
龍州縣融媒體中心:黃華江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