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2023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已進入關鍵階段。不久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通知,部署啟動2023年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服務攻堅行動。今年以來,我省把高校畢業生就業作為重中之重,累計開發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城鄉社區、基層項目、科研助理等11萬個政策性崗位,全力以赴助推高校畢業生就業。
人社部日前公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就業形勢總體保持穩定,新增就業進展平穩,城鎮調查失業率有所回落,但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還面臨較大的求職就業壓力。與此同時,位于就業市場另一端的經營主體也正面臨經濟下行和其他一些不確定因素沖擊。目前當務之急是增加崗位供給,推動高校畢業生多渠道就業。崗位從哪里來?一方面要積極穩定各類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公共部門的招錄規模,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經營主體就業潛力,引入更多“源頭活水”,最大程度擴容就業“蓄水池”。
穩就業,關鍵要穩住提供就業機會的經營主體,激發更多企業增崗擴員。只有經營主體過得好,勞動者才能端穩飯碗。民營企業吸納了超過80%的城鎮就業,民營企業特別是其中的中小企業發展對緩解就業市場壓力有著重要作用。因此,要持續優化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發展環境,盡快破除市場準入壁壘,大力扶持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發展,提振企業發展信心;全面落實各類惠企政策,助力企業降本增效,緩解他們的“燃眉之急”。當前比較迫切的是,應有力有效實施穩崗支持和擴崗激勵措施,對吸納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的,要實時兌現社會保險補貼、吸納就業補貼、職業培訓補貼等政策,為吸納就業能力強的企業擴大崗位供給提供有力支撐。
擴容就業“蓄水池”,除了穩存量,還要擴增量。近年來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四新經濟”發展迅速,其相對靈活、自由度高的新就業形態吸引了大量高校畢業生涌入,增量明顯。應更好發揮新經濟在創造就業中的重要作用,使其不僅能“蓄水”還能“造血”,補齊新就業形態中的短板,構建起與新經濟發展相適應的人力資源支撐體系。比如,創造更為寬松的外部環境,進一步鼓勵平臺企業探索創新和規范健康發展,激發其創造就業崗位的能力和動力;針對就業市場供需不匹配的結構性矛盾,加強產學研融合,有效對接市場需求,提供更多適合畢業生的就業機會。
與高校畢業生在大城市就業困難對應的是,廣大鄉村對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基層廣闊天地,正是可以深度挖潛的就業“藍海”。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以現代農業為依托的新農人職業體系正在形成和逐步完善,為高校畢業生施展才干、建功立業提供了機會和舞臺。一些像魏巧那樣有想法有能力有活力的青年人才扎根鄉村,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鄉村的面貌。今年,有關部門繼續穩定擴大“特崗計劃”“三支一扶”“西部計劃”等招募規模,多地公務員招錄也向基層、邊遠地區傾斜。在引導和鼓勵畢業生投身基層一線的同時,還應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保障,努力改善鄉村就業環境、提升青年人才待遇,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為他們提供更大發展空間,使得高校畢業生與鄉村振興能夠雙向奔赴、相互成就。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