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7月7日電(記者 陳杭)7日,2023全球數字經濟大會在北京落下帷幕。本屆大會共邀請全球4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數百位嘉賓參與,并發布《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3年)》《北京數字經濟發展報告(2022-2023)》等百余項重要成果,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近年來,北京大力推進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建設。全球數字經濟大會作為數字標桿城市建設成果展示和交流窗口,是構建普惠均衡、創新包容、合作共贏、共同繁榮的全球數字經濟格局下的國際化、高端化、專業化的交流合作平臺。
大會期間,《全球數字經濟伙伴城市合作倡議》、北京市《關于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進一步加快發展數字經濟的實施意見》(下稱北京數據“二十條”)、《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3年)》、《北京數字經濟發展報告(2022-2023)》等百余項重要成果正式發布,旨在促進引領技術產業新合作,探索交流國際治理新規則。
(資料圖)
大會組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大會從7月4日持續至7日,以“數據驅動發展 智能引領未來”為主題,來自全球4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數百位嘉賓匯聚北京,通過開幕式、主論壇、六大高峰論壇以及40多場專題論壇開展深入討論。
大會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邀請《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成員國新加坡作為主賓國,并舉辦新加坡海外分會場活動,擴大數字領域開放共贏的國際合作新空間。
“在許多領域,數字技術已經成為促進創新、提高生產力的重要動力。”聯合國副秘書長李軍華在大會數字安全高峰論壇上表示,數字技術推動了數字經濟的發展,使其蓬勃增長,促進了制造與服務行業崗位的增加。
大會主論壇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3年)》顯示,從國別看,2016年至2022年,中國數字經濟年均復合增長14.2%,是同期美中德日韓5國數字經濟總體年均復合增速的1.6倍。
北京教育、科技、人才資源豐富,數字經濟已成為最活躍的增長新動能。大會閉幕式上,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發布《北京數字經濟發展報告(2022-2023)》,從全球比較視角設計可比、可量化的指標體系,首次測評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發展水平,數據顯示北京總指數分值處于“第一梯隊”。
北京數據“二十條”提出,北京將率先探索數據跨境流通,鼓勵開展數字經濟國際合作,辦好全球數字經濟大會等會議論壇,在數據服務、市場開放、產品技術創新等方面實現合作共贏。
為共同構建全球城市間的數字經濟開放創新網絡,阿聯酋阿布扎比、韓國釜山、斯里蘭卡科倫坡等全球18個城市與北京共同發起《全球數字經濟伙伴城市合作倡議》,包括推動全球城市交流合作、共享開放互利市場環境、共建數字科技創新生態等六方面內容,拓展數字經濟伙伴城市朋友圈。
記者從大會上了解到,北京將進一步加強數字領域國際合作,推動數字經濟全產業鏈開放,建設數字貿易示范區,積極參與數字領域國際規則制定,為數字經濟發展營造開放包容的環境。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