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支撐防災減災】
吉林舒蘭:農技專家支招助力恢復生產
科技日報記者 楊 侖
(資料圖片)
“這塊地的玉米完全倒伏,肯定絕收了。”農業專家姜龍踩進厚厚的淤泥中,彎腰掰開一穗玉米說,“這里需要盡快進行清淤殺菌處理,避免病蟲害波及周圍作物。”
8月18日,記者跟隨農業科技人員走進吉林省舒蘭市受災的地區。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副校長潘力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此次學校結合舒蘭地區實際情況,針對性地派出了水稻、玉米、畜牧等領域的骨干教師,開展災后農業恢復重建工作。
在舒蘭市七里鄉三合村,養牛戶李明帶著家人加班加點地清理牛棚、儲備飼料。看到吉林農業科技學院的郭利教授,他趕上前握了手,迫不及待地詢問:“已經按照您上次的意見喂過藥,您再幫我看看牛,特別是洪水過后剛下的兩只小牛犢。”
郭利是肉牛疫病防治的專家,連日奔波已經讓她的嗓子變得嘶啞、低沉。她告訴記者,李明家的牛曾經被水淹沒,水位剛好留給牛呼吸的高度,幸存下來的牛出現了拉稀甚至便血的現象。
仔細檢查后,郭利提出了注意事項:牛應激后容易感染疫病,可選用自來水消毒劑(漂白粉)進行牛飲水消毒;再就是利用無機酸類活性氧消毒劑(如過硫酸氫鉀)對整個牛棚和牛進行帶動物消毒。
“前兩天我讓農戶給牛口服了黃芪多糖、微生態制劑和電解多維,調節免疫力和胃的內部環境,現在看已經有所緩解。”郭利特別提出,針對當地的特點,需要給牛及時注射炭疽疫苗、口蹄疫疫苗,同時注意牛的支氣管炎和病毒性腹瀉,以及驅蟲等問題。
走之前,郭利反復叮囑養殖戶注意事項,并約定隨時用微信進行溝通。
大米是舒蘭的招牌產品,而當地水稻受災的情況較為復雜。吉林農業科技學院教師赫兵告訴記者,舒蘭地區主要種植中晚熟品種:“當時正值抽穗揚花期,洪水來后,花粉不能受精,對后期產量有很大影響。”
在調查了多個村鎮后,赫兵提出根據功能葉片受損情況分別針對性地采取補救措施的建議,在噴施葉面肥同時加入防治稻瘟病、穗枯病、褐條病等病害殺菌藥劑。“由于許多地塊玉米、水稻相距很近,還需要噴灑廣譜藥劑防治斑枯病。”赫兵說。
另外,他還建議要集中對受災地塊展開清淤工作。在五滴村測試時,他發現洪水帶來的淤泥、沙土等覆蓋了原來的白漿土,不利于水稻的生長。
下一步,農技專家們將繼續跟蹤農業生產恢復工作,為當地提供技術支持。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