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IQINGLIANG
菩薩·行愿
(相關資料圖)
▲點擊音頻聆聽朗讀
01
FORIQINGLIANG
我愿無窮
儒家講“君子坦蕩蕩”,君子的心量很大,心胸是坦蕩蕩的。為什么有的人沒耐心?就是因為心量比較小,一件事情剛開始做就急于要看到結果,如果看不到結果,心就懸著,沒有安全感。而一個福德很厚重的人是有耐心的,越是做好事,越是能等待,也不會急于求成。
所以,雖然不是說一信佛馬上就能成佛,但是已經從輪回的苦海里爬上來了,只要不下船,肯定能到彼岸。請問,好事已經開頭了,你會希望好事早一點結束嗎?
我們剛學佛的時候,讀到《普賢菩薩行愿品》就會困惑,為什么眾生業盡,虛空有盡,我愿無窮?菩薩的事業有完沒完了呢?多年之后,當我們的資糧越來越多的時候,福德越來越厚重的時候,就會明白了。
我們愿意好事停止下來嗎?愿意美好的生活有一天要終結嗎?做菩薩會愿意停止做嗎?不愿意的。而且生生世世都要行菩薩道,虛空有邊際,行菩薩道是沒有邊際的。
02
FORIQINGLIANG
同一佛光
“眾生無邊誓愿度,煩惱無盡誓愿斷,法門無量誓愿學,佛道無上誓愿成。”念著這四弘誓愿,我們也會困惑。眾生無邊,怎么度?煩惱無盡,怎么斷?佛法無量,怎么學?佛道無上,怎么成?實際上這就是我們的分別心。
只要有分別,就有二元;只要有二元,就有無窮無盡的眾生。當菩提心的佛光跟眾生的佛光連成一體的時候,是你的佛光大還是眾生的數量大?不管有多少眾生,都是同一佛光。
這也是釋迦牟尼佛開悟時發出的贊嘆——“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彌勒菩薩成佛的時候就覺悟到了這個——我久劫修行,為了廣度一切眾生,今天才發現無一眾生可度。所以,所有剛剛成佛的佛都是馬上要涅槃的,然后十方諸佛來贊嘆新的佛、肯定衪,大梵天把整個世界都供養給衪,這樣來勸請佛陀轉法輪。
四弘誓愿
眾生無邊誓愿度,
煩惱無盡誓愿斷,
法門無量誓愿學,
佛道無上誓愿成。
03
FORIQINGLIANG
諸佛恒提攜
佛教修行也是這個道理。你發了菩提心,就會發現,不離你的心,就能見到釋迦牟尼佛;不離你的心,就能看到極樂世界;不離你的心,就能參學十方諸佛。當你用菩提心克服自己的狹隘、觀照自己的煩惱習氣之時,十方菩薩皆為你的同學伴侶。
這樣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已然不同以往了,世界上的人也開始不理解你了。你愿意分享不被人理解的孤獨嗎?你愿意面對別人對你的誹謗嗎?即使如此,“諸佛恒提攜”,給你“撐腰”的佛菩薩也很多的。
所謂孤獨,只是這世界上的人不理解你了,但是能理解你的佛菩薩會更多,所以才能“入萬人之中,如入無人之境”,還能以勝利者的姿態,逍遙而出三界。
04
FORIQINGLIANG
菩薩發心
生命的長度是短暫的,寬度卻是無限的,我們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意義。尤其當我們發了廣大的菩提心,無邊無際的寬度,以法界為量,比虛空還廣大,實際上,有限的長度也都隨之變得無限了。所以,開頭太重要了。
菩薩本身就是輪回戰場中的勝利者,“菩薩”是印度話,翻譯成中文就叫“覺而有情”,衪是一種勇敢的精神,“覺”是一種高度的智慧,“有情”是一種廣大的慈悲胸懷。
雖然我們現在有可能還是凡夫,但我們要有菩薩的發心,人生要朝著這個方向去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方向不錯,終有一天會到達彼岸,會成佛。
我于十方佛,合掌誠祈請:
為眾除苦暗,請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復然
我今回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
三世諸佛所稱嘆 如是最勝諸大愿
我今回向諸善根 為得普賢殊勝行
長按二維碼
關注我們
你要做的
無非是
開始和堅持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