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費心懿實習生欒澳麗上海報道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發布半年報的同時,雄韜股份(002733.SZ)同時公告擬發行12.24億元的定增預案。
值得推敲的是,這一次定增的焦點不再是被公司視為“最重要戰略發展目標”的氫燃料電池,而是一款580Ah的儲能鋰電池產品。
7月30日晚,雄韜股份發布半年報,今年上半年營收21.11億元,同比增加2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06億元,同比增加4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0.69億元,同比增長107.77%。
半年報顯示,上半年氫燃料電池營收僅有651.73萬元,已經下降至歷史低位。而在2021年和2022年,雄韜股份來自氫燃料電池的營收分別為0.46億元和1.32億元。
欲量產580Ah儲能電芯
半年報發布的同日,雄韜股份披露定增預案,擬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募資不超過12.24億元,用于湖北雄韜新能源鋰電池(5GWh)生產基地建設項目、通信基站儲能項目(一期),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據悉,此次擬投向的湖北雄韜新能源鋰電池生產基地建設項目,建設完成后,公司將形成年產“580Ah儲能鋰電池5GWh”的生產制造能力。
有關580Ah儲能鋰電池的來歷要從今年5月份說起。
5月16日,國內最大的電池展CIBF2023在深圳開幕,雄韜股份高調展出了一款超大容量的電芯。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現場了解到,雄韜股份發布的580Ah超大容量電芯是迄今為止面世的最大容量的單體電芯。
盡管在CIBF現場設置的展品頗顯高調,但其僅展示了部分電芯參數。公司宣傳稱,電芯的循環次數可達10000次,單個電芯重量為11千克,額定容量為1856Wh,額定充、放電倍率均為0.5P。但未公開說明具體細節,例如,電芯的封裝工藝、何時量產以及批量出貨等問題。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這似乎是一款有意對標億緯鋰能在去年發布的560Ah儲能電芯產品。
目前市場上的主流儲能電芯以280Ah的方型鋁殼為主,亦有不少廠家通過提升單顆電芯的體積密度,即同體積下電芯的容量密度為下游客戶進行降本。
而560Ah電芯的則是280Ah方形電芯常見尺寸的整整兩倍,相當于兩顆280Ah電芯橫向并列放置,意在通過減少PACK中的結構件實現降本目標。
盡管560Ah的電芯目前尚未成為億緯儲能的主推產品,但其已經走上了產業化之路。今年,2月1日,億緯鋰能投資108億元新建的“60GWh動力儲能電池產能超級工廠”在湖北荊門動工,將量產560Ah儲能電芯。560Ah電芯預計在2024年第二季度開啟全球交付。
而在定增預案中,雄韜股份也公布,580Ah儲能鋰電池項目將落子在于湖北省京山市永興街道。
從地圖上看,這距離億緯鋰能儲能電芯超級工廠不過百公里,兩座工廠將遙望于漢江兩岸。
多次變更定增款項用途
根據雄韜股份《2023年度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方案的論證分析報告》,其湖北雄韜新能源鋰電池(5GWh)生產基地建設項目擬投資總額為10.02億元,此次定增12.24億元中擬投入5.24億元。
另外,公司還擬將2020年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投資項目“武漢雄韜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產業化基地建設項目”的承諾投入募集資金金額約3.36億元變更至“湖北雄韜新能源鋰電池(5GWh)生產基地建設項目”。
而這,并非雄韜股份首次變更定增款項用途。
就在7月13日,雄韜股份收到深交所下發的關注函,要求其回復關于2016年和2020年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投資項目截至目前的投資情況。
雄韜股份在2016年與2020年進行了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凈額分別為9.17億、6.40億。上述兩次非公開發行,存在相關項目卻被不斷地延期、變更,以及投入募集總額也在大大地“縮水”的情況。
根據此次的關注函回復公告顯示,雄韜股份5個募投項目存在縮水的情況。截至2023年7月17日,雄韜股份累計投入金額與承諾投資金額的差合計達到7.35億元。
7月20日,雄韜股份承認,在氫燃料電池領域,“內外部不利因素影響了行業的發展進程,市場開拓與推廣不及預期。”
一是由于氫能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特別是加氫站存在建設成本高、氫氣成本高、補貼支持政策滯后以及審批管理機制不健全等情況,導致當前我國加氫站建設推廣進度較慢且現階段多數加氫站處于虧損狀態,進而導致現階段終端用戶實際用氫成本較高。二是由于國家出臺了示范城市群等相關利好政策及各地的實施細則落地,但在前兩年廣東示范城市群推進氫能車輛的速度相對緩慢,雄韜所在的深圳、武漢等推進建設的氫能產業化項目由于訂單不足,從而募投項目放慢投資進度。
與此同時,新的募投項目也是雄韜股份今年上半年宣稱的“百億投資”延續。
今年2月13日,雄韜股份表示擬計劃投資總額約105億元人民幣用于京山市的鋰電和鈉電產業園項目,總建筑面積約50萬平方米,生產15GWh鋰電池和10GWh鈉電池。
該項目經過深交所問詢后,雄韜股份表示105億元的投資額中10億元來自公司2016年的定向增發項目、自有資金等,剩余的95億元則屬于“預計的投資額”。預計投資額,僅僅是一個框架協議。
因該上市公司總市值還不足百億,故該框架協議投資引發資本市場質疑。
協議公告后的次日,雄韜股份隨即收到深交所關注函。在兩度延期回復后,2月27日,雄韜股份回應時坦言,關于鈉離子電池業務,公司暫無相關鈉電池技術儲備。
雄韜股份彼時表示,待到時機成熟,公司將與盤古鈉祥公司、京山京誠投資公司一起在京山設立京山鈉電公司。其還表示已有強大的團隊在專項研究鈉電池領域并取得重大進展。預計未來,鈉電池將成為公司新的業績增長點。
而僅僅過了5個月,雄韜股份又一次調轉船頭,而其這一次的目標變成了——儲能。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