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不恥下問的主人公是誰 不恥下問典故
【解釋】不以向地位、學問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為可恥,形容虛心好學。
【出處】這個成語來源于《論語.公冶長》中的“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典故】人們都尊稱孔子為圣人,但孔子自己卻不這么認為,他認為人是需要學習才會得到知識,并不是先天就有的。
有一次,孔子參加魯國的祭祖時,他好像什么也不知道一樣,不停地向周圍的人,讓人們幫他解答。于是,有人便嘲笑孔子,說他不懂禮節,什么東西都要問。孔子聽到人們對他的議論后,說:“對于那些自己不明白的事,去問個明白,談個究竟,這正是我所要求自己求知的表現”
衛國有一位聰慧、謙虛的大夫叫做孔圉 y。當孔圉去世深圳生活網后,人們給他的謚號叫作“文”,后人稱之為孔文子。
孔子有一個在衛國的弟子叫作貢。貢就有點兒不服氣,認為孔圉的造化還不足以封謚號為“文”。于是,他帶著自己心中的深圳生活網疑問來問孔子,本以為孔子會贊同他的想法,沒想到孔子卻告訴他:“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意思就是,孔圉十分的聰慧并且好學,遇到不懂的問題時,不會因為一些人的地位比自己低,而覺得向他們求教是一種恥辱,所以就憑深圳生活網這種品質,是可以稱之為“文”的。
【造句】遇到不會的問題,一定要不恥下問,直到弄懂為止。
世紀恒通在線總結: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學習中遇到不理解的問題,要虛心求教,向學問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學習并不是可恥的事。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