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現(xiàn)在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煙花三月下?lián)P州上一句詩是什么,煙花三月下?lián)P州上一句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煙花三月下?lián)P州的上一句是:故人西辭黃鶴樓。
(相關(guān)資料圖)
2、出自:《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3、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4、譯文:舊友告別了黃鶴樓向東而去,在煙花如織的三月漂向揚州。
5、帆影漸消失于水天相連之處,只見滾滾長江水在天邊奔流。
6、故人:老朋友,這里指孟浩然。
7、其年齡比李白大,在詩壇上享有盛名。
8、李白對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稱之為“故人”。
9、辭:辭別。
10、煙花:形容春天薄霧靄靄、柳絮如煙、鮮花掩映的景物,指艷麗的春景。
11、下:順流向下而行。
12、碧空盡:消失在碧藍的天際。
13、盡:盡頭,消失了。
14、碧空:一作“碧山”。
15、唯見:只看見。
16、天際流:流向天邊 天際:天邊,天邊的盡頭。
17、擴展資料:《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李白出蜀壯游期間的作品。
18、李白是一位熱愛自然、喜歡交友的詩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飄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跡遍布中原內(nèi)外,留下了許多歌詠自然美、歌頌友情的作品。
19、這一場極富詩意的、兩位風(fēng)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對李白來說,又是帶著一片向往之情的離別,被詩人用絢爛的陽春三月的景色,將放舟長江的寬闊畫面,將目送孤帆遠影的細節(jié),極為傳神地表現(xiàn)出來。
20、煙花三月下?lián)P州的上一句是故人西辭黃鶴樓。
21、“煙花三月”的春色和東南形勝的“揚州”。
22、一曲悠揚的歌聲,表達了無盡的思念、惜別、問候、思念和寄托。
23、出自:《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創(chuàng)作的一首送別詩。
24、原文: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25、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26、釋義:朋友向我頻頻揮手,告別了黃鶴樓,在這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游。
27、友人的孤船帆影漸漸地遠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一線長江,向邈遠的天際奔流。
28、這里所表達的李白對孟浩然深厚的友誼和對友誼的珍惜和重視。
29、擴展資料:首句點出送別的地點:一代名勝黃鶴樓;二句寫送別的時間與去向:“煙花三月”的春色和東南形勝的“揚州”。
30、三、四句,寫送別的場景:目送孤帆遠去;只留一江春水。
31、全詩寓離情于寫景之中,以絢麗斑駁的煙花春色和浩瀚無邊的長江為背景,極盡渲染之能事。
32、繪出了一幅意境開闊、情絲不絕、色彩明快、風(fēng)流倜儻的詩人送別畫。
33、此詩雖為惜別之作,卻寫得飄逸靈動,情深而不滯,意永而不悲,辭美而不浮,韻遠而不虛。
34、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35、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原詩如下: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36、白話文:老朋友向我頻頻揮手,告別了黃鶴樓,在這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游。
37、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38、白話文:友人的孤船帆影漸漸地遠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一線長江,向邈遠的天際奔流。
39、寫作背景:公園727年,李白結(jié)識了長他十二歲的孟浩然。
40、孟浩然對李白非常贊賞,兩人很快成了摯友。
41、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揚州,便托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相會。
42、幾天后,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
43、送別時寫下了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44、比李白大十多歲的孟浩然,這時已經(jīng)詩名滿天下。
45、他給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間,自由而愉快。
46、以上內(nèi)容參考:百度百科-煙花三月下?lián)P州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47、原文:《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48、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49、白話譯文舊友告別了黃鶴樓向東而去,在煙花如織的三月漂向揚州。
50、帆影漸消失于水天相連之處,只見滾滾長江水在天邊奔流。
51、創(chuàng)作背景《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李白出蜀壯游期間的作品。
52、李白是一位熱愛自然、喜歡交友的詩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飄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跡遍布中原內(nèi)外,留下了許多歌詠自然美、歌頌友情的作品。
53、唐玄宗開元十五年(727年),李白東游歸來,至湖北安陸,年已二十七歲。
54、他在安陸住了有十年之久,不過很多時候都是以詩酒會友,在外游歷,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酒隱安陸,蹉跎十年”。
55、也就是寓居安陸期間,李白結(jié)識了長他十二歲的孟浩然。
56、孟浩然對李白非常贊賞,兩人很快成了摯友。
57、開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便托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區(qū))相會。
58、幾天后,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
59、送別時寫下了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60、賞析詩人舉重若輕,將楚地吳天盡收于短短的四句詩中。
61、首句說友人孟浩然辭別黃鶴樓開始東行,次句描寫陽春三月,友人一路江行的旖旎風(fēng)光。
62、后兩句寫隱沒于碧空盡頭的孤帆和與天相接的江流,則像一條無形的纖繩,縮短了黃鶴樓與揚州在讀者心中的距離,使詩作描繪和包容了廣闊無垠的空間。
63、此詩最大的兩個特點:一是雄渾高遠之境。
64、此詩每句分別各用一個動詞:“辭”、“下”、“盡”、“流”,從不同角度(行者與相送者)表現(xiàn)了時間上的順承關(guān)系,給人以流動之感,加上動詞自身給詩句帶來的動勢,使全詩雄渾壯闊,呈現(xiàn)出一種幽深高遠的意境。
65、二是深摯沉厚之情。
66、詩的后兩句用了一個長鏡頭,把惜別之情代之以時間空間的不可逆轉(zhuǎn),這種不寫之寫把“情”字表現(xiàn)到了極致。
67、以上內(nèi)容參考新華網(wǎng)-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百度百科-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故人西辭黃鶴樓”,出自《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原文如下:作者:唐代大詩人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68、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69、白話譯文舊友告別了黃鶴樓向東而去,在煙花如織的三月漂向揚州。
70、帆影漸消失于水天相連之處,只見滾滾長江水在天邊奔流。
71、創(chuàng)作背景《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李白出蜀壯游期間的作品。
72、李白是一位熱愛自然、喜歡交友的詩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飄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跡遍布中原內(nèi)外,留下了許多歌詠自然美、歌頌友情的作品。
73、唐玄宗開元十五年(727年),李白東游歸來,至湖北安陸,年已二十七歲。
74、他在安陸住了有十年之久,不過很多時候都是以詩酒會友,在外游歷,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酒隱安陸,蹉跎十年”。
75、也就是寓居安陸期間,李白結(jié)識了長他十二歲的孟浩然。
76、孟浩然對李白非常贊賞,兩人很快成了摯友。
77、開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便托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區(qū))相會。
78、幾天后,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
79、送別時寫下了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guān)鍵詞:
責(zé)任編輯:Rex_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