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越來越發達,大家都選擇在網絡上汲取相關知識內容,比如七月初七是什么節日 農歷七月初七是我國的什么節 _,為了更好的解答大家的問題,小編也是翻閱整理了相應內容,下面就一起來看一下吧!
七月初七是什么節日 農歷七月初七是我國的什么節
七月初七,又稱七夕節,乞巧節,農歷七月初七是歷史悠久的漢族傳統節日。漢族民間傳說陰歷七月初七晚上喜鵲在銀河上搭橋,讓牛郎、織女在橋上相會。古俗在這天晚上,漢族女孩們要穿針乞巧。鵲橋相會歌頌了漢族勞動人民忠貞不渝的愛情,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強烈愿望。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這個節日起源于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于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于乞巧的記載。
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在這一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儀式虔誠而隆重,陳列花果、女紅,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愛。
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現又被認為是“中國情人節”。
七夕節還有哪些別稱
節日別稱雙七:此日月、日皆為七,故稱,也稱重七。香日:俗傳七夕牛女相會,織女要梳妝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滿天飄香,故稱。
星期:牛郎織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別,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稱這一日為星期。
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風俗,故稱。
女節:七夕節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賽巧等為主要節俗活動,故稱女節,亦稱女兒節、少女節。
蘭夜:農歷七月古稱“蘭月”,故七夕又稱“蘭夜”。
小兒節:因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為之,故稱之。
穿針節:因為這天有穿針的習俗,故稱。
七月初七民間習俗活動
1、食巧果
在民間,七月也被稱為巧月,七夕也被稱為巧夕。在這一天也必吃巧果,以標志時令。巧果是是用面粉和糖在油中煎炸而成的,吃起來脆香可口,以吃巧果合乞巧之意。
2、采柏葉
七夕時,婦女大多采摘柏葉、桃枝,用以煎湯洗發。因此時天氣干燥,洗物易千,用它洗發就會清爽潤滑,不垢不膩。黎明時候,旭日初照,涼風習習,采摘尤為便利。所以民間大多有七月七日女子們采摘柏葉的盛大景象。
3、洗梳具
七月七,曬書晾衣。洗頭發及一切梳洗用具,也是民間流行的風尚。江蘇的嘉定,浙江的湖州,江西的德興等地,這一天婦女大多有洗頭發、洗梳具的活動。
4、染指甲
吳地的七夕節習俗,七夕時,婦女搗取風仙花汁,染無名指的指甲尖,把它稱為紅指甲。相傳如果將紅指甲保留到第二年元旦,老人看到,能治眼睛昏花。武進地區七夕也有染指甲的習俗。
5、點荷燈
湖北彝陵七夕節的習俗,七夕時家家點荷燈。先取完整闊大的荷葉,上面插上蠟燭,點燃后置于竿頭,立在門外。七夕之時,荷花已經開放,可用各種荷葉形的燈燭,在庭院中燃點,以作乞巧的點綴。
6、折桃枝
折桃枝是七夕節的習俗,桃枝,能祛除邪惡之氣,解蟲毒,止腹痛。用以洗發,可除污穢油膩。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