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云—南寧新聞網訊(記者 黎南茜)2022年11月,南寧市全部實現全域范圍內120急救電話由南寧急救醫療中心統一受理和指揮調度,成為廣西首個、全國少數實現設區市全域120急救服務一體化的城市。
通過城鄉一體化急救體系建設,南寧市打造全域院前急救“一張網”,為病人爭取寶貴的救治時間。1月19日,記者走進賓陽縣人民醫院、賓陽縣中醫醫院,實地探訪這一新舉措如何與時間賽跑,護航群眾生命健康。
(資料圖片)
出診時間大大縮短
“你好,我們這里是大橋鎮中心衛生院,我們剛接到一位84歲的昏迷患者,現在正送往縣人民醫院轉診。”1月19日上午,賓陽縣大橋鎮中心衛生院的急救人員打通了賓陽縣人民醫院急診科的電話。不久后一輛來自大橋鎮中心衛生院的救護車停在了賓陽縣人民醫院急診科的門口,縣人民醫院的醫生和護士趕緊將病人從救護車轉運下來,送入急診室進行救治。
鄉鎮衛生院的救護車直接將患者送往賓陽縣人民醫院。記者 黎南茜 攝
當天,家住賓陽縣大橋鎮長范村的老人李某在家中昏迷,家屬撥打了120急救熱線求助。接到急救電話后,南寧120指揮調度中心云調度急救指揮平臺立即就近調度大橋鎮中心衛生院的急救車輛前往患者家中。經過大橋鎮中心衛生院的急救人員現場評估,該患者被直接送往賓陽縣人民醫院轉診。
“從大橋鎮到我們醫院大概有20分鐘的車程,如果由我們醫院直接派車出診,來回需要近一小時,但現在由鎮衛生院就近出車的話,即使需要送到縣人民醫院轉診,也只要30分鐘左右,大大縮短了出診時間。”賓陽縣人民醫院急診科護士長盧鳳燚向記者介紹。
“以往接到出診電話,要詢問病人病史,再記錄相關信息,期間花費時間比較長。”賓陽縣中醫醫院急診科主任林寧說:“現在120調度在接聽和記錄病人信息的同時,通知我們出車,相當于跨過采集信息流程,給我們出車縮短了不少時間,從而增加病人搶救機會。”
120急救電話受理更規范
賓陽縣人民醫院中,出診醫生、護士、司機的電話同時響起,接到指揮平臺的出診命令后,通過智能系統打印出車命令單,呼救者聯系方式、報警位置、現場情況一目了然。
“從前賓陽縣只有賓陽縣人民醫院總院和南寧市第九人民醫院兩個急救點,我們急診科只有一部固話機、一支筆、一本記錄本,通過人工接通、手寫記錄呼救信息來受理出診。”賓陽縣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鐘華強介紹,接入南寧120指揮平臺后,全縣連同二級醫院、鄉鎮一級衛生院在內,總共增加了11個急救點,各急救點可以通過智能系統,快捷、高效、準確地獲取患者的病情、所在位置,快速派車出診,并結合“就近、就急、就能力”院前急救轉送原則實現急救車輛智能化調度。
賓陽縣中醫醫院急診科中,醫護人員正在為轉運過來的患者進行檢查。記者 黎南茜 攝
不僅如此,城鄉一體化急救體系建設,讓調度員能做到接聽電話即開始搶救,第一時間在電話里為報警人提供及時有效的自救與互救指導。南寧急救醫療中心調度員李娜介紹:“有些村屯離醫院比較遠,調度員和呼救者保持通話,指導呼救者進行自救互救,真正實現了院前急救‘零等待’。”
“特別是對卒中及胸痛患者來說,快速的院前出診、院前早期識別卒中與高危胸痛,能使患者在最短時間、最快速度得到救治,與時間賽跑,為生命護航”賓陽縣中醫醫院急診科主任林寧說。
全市急救網點增至141個
為實現南寧市城鄉院前急救資源均衡化、急救質量同質化。南寧急救醫療中心根據市衛健委的工作部署,穩步將武鳴區、橫州市及四縣120電話業務統一納入南寧急救醫療中心調度受理范圍。
南寧急救醫療中心指揮調度中心。記者 黎南茜 攝
“我們指導各縣區建成了69個急救網點,建成后在各醫院急診科和急救網點的110臺救護車上安裝急救智能信息化系統。納入前組織了對各縣區急救網點的院前急救人員進行培訓。”南寧急救醫療中心副主任羅春婷介紹,目前全市急救網點增至141個,平均應急反應時間從20.1分鐘降至9.05分鐘。實現人人享有基本的急救醫療服務的目標。
記者了解到,隨著“新十條”的發布,全市院前急救指揮調度話務量激增,最高峰期呼救電話量是日常電話的兩倍多,派車量的3倍多。為此,南寧急救醫療中心對120指揮調度系統緊急擴容升級,上線分類調派新模塊,啟用院前120急救呼救電話定位功能,及時滿足了群眾的院前急救電話需求。
“在現有35名調度員不變的情況下,及時調整調度員排班,由原來的每班8個小時調整到每班12個小時,并對儲備的20名調度員志愿者定期進行培訓,做好應急準備。”羅春婷介紹。
編輯:覃鳳妮
責任編輯:黃登
值班編審:湯潔葵
(作者:黎南茜)
相關閱讀
南寧市急救網點增至141個 平均反應快一倍 南寧成為廣西首個實現全域120急救服務一體化城市 南寧急救醫療中心 黎塘急救站投入使用 “南寧云醫院”上線、加大社會面急救設備投入……南寧市健全公眾急救體系 直播回顧| 健全南寧市公眾急救體系新聞發布會責任編輯:Rex_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