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原標題:風云家族再添新成員!風云三號F星因何“技高一籌”?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車輝 曲欣悅
8月3日11時47分,風云三號F星(以下簡稱“F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搭載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風云氣象衛星家族又增加了一顆閃亮的“新星”。
作為風云氣象衛星“上午星”家族的新成員,F星的載荷配置和性能指標均達國際先進水平,將接替已“服役”近10年的風云三號C星在軌業務,在確保近地軌道氣象衛星全球成像觀測和大氣垂直探測業務基礎上,強化大氣成分定量探測和氣候變化監測,服務天氣預報、大氣化學和氣候變化監測業務及研究。
F星是一顆極地太陽同步上午軌道衛星,因天氣系統在上、下午時段表現迥異,近地軌道衛星采用多星組網觀測,能更好地獲取時空均勻分布的探測資料。目前,中國是全球唯一同時業務運行晨昏、上午、下午、傾斜四條近地軌道氣象衛星的國家,具有低軌氣象衛星完備全球觀測網的整體優勢。
F星是風云三號系列氣象衛星中技術成熟的衛星,其裝配的10臺有效載荷配置和性能指標均達國際先進水平,包括全新研制的紫外高光譜臭氧天底探測儀和紫外高光譜臭氧臨邊探測儀兩臺載荷,微波成像儀、中分辨率光譜成像儀和地球輻射收支儀等3臺改進載荷以及5臺繼承載荷。其中,紫外高光譜臭氧天底探測儀主要用于臭氧、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氣溶膠等關鍵要素的成像探測,能有效監測空氣質量。紫外高光譜臭氧臨邊探測儀則能通過臨邊方式觀測大氣對太陽紫外和可見光的散射,反演出大氣臭氧垂直廓線,其數據主要用于氣候變化、大氣化學以及大氣環境研究。
據悉,F星投入業務運行后,將生產包括圖像類、云輻射類、海陸表類、大氣參數類、大氣成分類、空間天氣類共計6類48種產品,包括全新研發的土壤凍融、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總量和廓線、氣溶膠總量及指數等新型遙感產品。
F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抓總研制,火箭和衛星載荷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等單位研制,發射、測控任務由中國衛星發射測控系統部組織實施,地面和應用系統由中國氣象局負責建設和運行。
下一階段,F星將按照“邊測試、邊應用、邊服務”的原則開展在軌測試,在充分驗證衛星平臺、載荷和星地一體化指標的同時,盡早發揮風云氣象衛星在防災減災、保障生態文明建設、服務國際社會等方面的應用效益。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