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車輝
日前,2023(第二十二屆)中國互聯網大會召開。會上,工信部副部長張云明指出,互聯網行業要錨定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建設目標,堅持守正創新,加快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充分發揮信息化驅動引領作用,賦能實體經濟,增強高質量發展動能。
釋放數字經濟活力,賦能實體經濟,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動能,是互聯網未來發展的方向。雖然現在人工智能發展迅猛,但卻脫離不了基礎設施和發展底座。數字經濟不是模式的經濟,而是創新活力的重要來源。
首先要筑牢數實融合的發展底座。持續推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加快5G網絡、千兆光纖網絡的規模化部署和應用,優化數據中心的布局,構建多層次的算力體系,持續推動云網深度融合,積極探索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和區塊鏈基礎設施的發展模式。強化產業自主創新能力,聚焦基礎性、緊迫性、前沿性和顛覆性的原創技術,加大研發投入,促進高端芯片、關鍵軟件、核心算法與框架等重點領域的研發突破與迭代應用。
中國互聯網大會披露的數據,目前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移動通信網絡,5G網絡實現縣級以上行政區域的全覆蓋;移動物聯網終端用戶數突破20.04億戶,持續引領全球蜂窩物聯網的發展。全國一體化的大數據中心體系基本成形,算力基礎設施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持續深化,我國已建成50家燈塔工廠,數量居世界第一位。
在基礎資源與技術方面,骨干網絡架構不斷優化,5G網絡建設和應用全球領先,以雙千兆網絡為代表的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快速發展;算力總量已居世界第二位;數據要素基礎制度獲得重要突破,數據空間技術體系探索加快;大模型驅動產業加速,可信AI進入實踐階段。
這都為深度賦能實體經濟,進行改革創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此基礎上的應用才會更順暢,更便利。
京東首席技術官曹鵬在大會上對外推出言犀大模型及言犀AI開發計算平臺。他表示,與通用大模型相比,這一參數達千億級“高效率、低成本、低門檻”的產業大模型,源于產業土壤,更懂產業訴求,致力于深入零售、物流、金融、健康、政務等知識密集型、任務型產業場景,解決真實產業問題。為了降低企業享受大模型技術紅利的門檻,京東把大模型的底層能力解耦出來,推出了言犀AI開發計算平臺,該平臺將于8月上線。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互聯網協會咨詢委員會主任鄔賀銓認為,全社會的數字化轉型為互聯網企業發展開拓了新的藍海,“5.5G+云計算+AI”等新一代IT推動摩爾定律持續發展,健全透明可預期的常態化監管制度,支持互聯網平臺做大做強。互聯網企業不僅要降本增效,更應加大創新力度,發揮經濟新引擎的更大潛力。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8